血统论

血统论遺傳決定論是一种主张以祖先长辈的血统身份决定个人的前途命运和发展方向的政治思想,也就是在先天與後天的爭論上採取先天的一方。與之相反的是社會決定論世袭制種姓制度種族主義都可以視為血統論的一種展現,血統論也常跟民族主義結合。

概述

人與人之間在許多特徵上的差異,包括行為和個性,都受到遺傳差異的影響,但同時也受到環境差異的影響。現代生物學的共識是先天和後天是假議題,所有的性狀都是先天和後天因子交互影響後才產生的。而在民族主義方面,想像的共同體等論述也指出血源並不是構成民族的必要條件。然而,許多人還是相信血統論。

各地情況

中国

中國俗語「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就是一種血統論。

血統論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曾經流行。1966年7月29日,北京航空学院附属中学红卫兵贴出对联“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横批“基本如此”。8月2日,陶铸对这个问题表示“你們辯論一下”。[1]:247 同日,关锋回答说:“口號我覺得不是這樣提好。‘老子英雄兒好漢’不全面,容易起副作用,”“‘老子反動兒混蛋’這樣提不策略,不利于我們爭取可以爭取的人。”[1]:248 8月6日,江青讲话建议改为“父母革命兒接班,父母反動兒造反”。[1]:249 江青还称“那種封建術語不能代表新的思想”。[1]:250 8月12日,北京工業大學學生谭力夫与其他人合写大字报《从对联谈起》,为对联叫好。[1]:2508月20日,谭力夫在其所在的北京工业大学的学生辩论会上,就如何对待工作组长篇发言,该发言迅速流传,震动全国。[1]:252

10月9日,周恩来说“谭力夫讲话是典型的形‘左’实右得很”。10月16日,陳伯達在中央工作會議上講話,对“血统论”、“自来红”思想进行了严厉批评。10月24日,毛泽东说:“学生有些出身不大好的,难道我们都出身好吗?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

1967年1月,遇罗克撰文《出身论》对血统论进行驳斥。

北朝鲜

新聞工作者芭芭拉·德米克(Barbara Demick)曾採訪過部分脱北者。根据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一书中記録,血統論在北韓十分盛行。如果父母的出生地並不在現今北朝鮮的境內,如出生在中國、南韓、日本,這些家庭會被視為對最高領袖不夠忠心,受到額外的監視。他們及他們的子女的待遇與發展機會(例如升遷)會比出生在北韓境內的人差。

台灣

在台灣有一些人主張台灣人的血統主要是原住民,和中國大陸的漢人是不同的血統,並以此為理由主張台灣應該獨立建國。

参见

参考文献

  1. 童小溪. . 中国文化传播出版社. 2011. ISBN 978-988-19703-8-1.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