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仲樂

衛仲樂1909年3月21日-1997年4月7日[1][2]),原名秉濤、又名崇福,中國民族樂器演奏家,擅琵琶,被稱爲“琵琶大王”,此外還通古琴二胡,也工於小提琴。曾擔任二至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生平

衛仲樂於宣統元年二月廿一(1909年3月21日)出生於上海,生父姓殷,是一名碼頭工人。他是父親九個子女中的老幺,因家境貧寒,其生父將他賣給了一名姓衛的寡婦,因而隨母姓。後者給他取名秉濤、又名崇福。衛家亦不富庶,因而自小就被送出去當學徒。然而即使在這種境地中,衛秉濤依然堅持在夜間抽空自學簫和笛。[2]

1929年上海大同樂會招收成員,衛秉濤被選中。後來他得到當時大同樂會的樂務主任鄭覲文的賞識,授其古琴,並爲他改名仲樂。1933年在上海商會籌資、明星影片公司拍攝的紀錄片中以琵琶演奏《十面埋伏》,又以琵琶領奏《春江花月夜》。同年5月21日的上海大光明電影院開幕晚會上,再次琵琶獨奏《十面埋伏》。1935年2月,鄭覲文逝世,衛仲樂以副主任之職接任大同樂會樂務主任。同年加入沈知白等建立的中國音樂研究會[3][2]

抗日戰爭爆發後,衛仲樂在1938年7月受香港妇女救济兵灾会邀請,與許光毅罗松泉等一起到香港義演,8月6日至7日連續演出兩場,所得款項皆賑濟災民。次年10月應國際紅十字會成員谭霭芙之邀加入中國文化劇團,與孫裕德、許光毅一起前往美國義演,籌集善款以賑濟中國災民。歸國之前由Musioaff公司錄製了四張八首琵琶曲,在美國發行。[2]

1940年2月下旬回國,通過沈知白的介紹,衛仲樂成爲滬江大學國樂教授。此時大同樂會因鄭覲文之子郑玉荪和戰爭干擾,已不復存在,因而衛仲樂在其原址建起“仲樂音樂館”。1941年與金祖禮、许光毅等人一起成立中國管絃樂隊。1949年成爲上海音樂學院教授,1956年成爲該校民樂系副主任,後來又成为主任[2]。1962年擔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的副主席[3]

文化大革命爆發之後,衛仲樂被當作“反動學術權威”打倒,其弟子屠偉剛買通看守人員才得以保證其正常起居。[4]

作品

  • 《中國古樂唱片》
  • 《卫仲乐琵琶演奏曲集》(2001)

参考文献

  1. . 上海市地方誌辦公室. [2014-06-28].
  2. .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08-09 [2014-06-28].
  3. . 中國古曲網. 2006-07-09 [2014-06-28].
  4. . 人民網. 2001-05-31 [2014-06-2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