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箭
历史记载
相传单筒袖箭是宋朝宋真宗时期云阳(现在四川省内)白鹤宫的霞鹤道士所创[1]。最早有关袖箭的记载是《元史·顺帝纪二》:“辛末,禁弹弓、弩箭、袖箭。”[2]茅元仪《武备志》第一百零二卷称:“袖箭者,箭短而簇重,自袖忽发,可御人三十步之远。”[3]
清末民初的武术家徐石荪精于袖箭,人称“小养由基”。他可以首先射出一箭,然后装箭再射,第二支箭刚好击中第一支箭的箭簇,然后第三支箭再击中第二支箭的箭簇,如此连环五箭[1]。
结构
袖箭一般由箭筒和箭组成 [4]。箭筒通常直径一寸左右(清代制式箭筒为八分),长七至八寸,筒盖无法开合,盖正中有射孔,也是装箭的地方。离筒盖一至两寸处有“蝴蝶翅”,是用于顶住箭只的开关。筒内装有一个弹簧,末端与箭筒底部相连,顶端装有一个圆片[5]。袖箭的箭则比箭筒稍短,一般箭头用钢做成,可以涂毒,箭杆则用竹子或木头制造。箭杆靠近箭头的地方有一个凹槽,使用前将箭塞入箭筒,压缩弹簧,直至箭杆的凹槽到达“蝴蝶翅”的位置,这时蝴蝶翅将会把凹槽部分卡住,使得箭处于待發状态[4][5]。
梅花袖箭
袖箭根据一次能够发出的箭的数目可分为若干种类。单筒袖箭是一次只能发一支箭的袖箭,而梅花袖箭则是能够一次连发六支箭的袖箭。梅花袖箭是明朝人刘綖所创[1],比单筒袖箭为粗,直径在一寸二分到一寸五分之间。离顶端半寸处有一个大蝴蝶翅负责正中主箭的发射,另有五个小蝴蝶翅控制其余的五支箭。箭的排列是五支箭成梅花五瓣分布状,中间一支主箭。每个箭孔都对应一个弹簧。梅花袖箭的箭只与单筒袖箭一样,但无法缚在手臂上,而是要与手臂隔开一点距离[5]。
文学作品中的袖箭
袖箭常常出现在武侠小说中。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中木婉清使用的袖箭,可以三箭齐发[7]。此外,各种以明清两代为时间背景的武侠小说,如金庸的《书剑恩仇录》、《碧血剑》,梁羽生的《冰河洗剑录》、《萍踪侠影》之中,都会出现使用袖箭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