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塑膠

被塑膠臺灣九年級生(指民國90-99年,即2001-2010年出生的族群)所發明的流行語,意指被無視或被忽略。原本為台語語句「」(你把我當作是塑膠做的哦?),後來引申為没有存在感、被當透明人,也就是被當作不存在之意[1][2]。倘若在通訊軟體中說「被塑膠了」,就是指被對方不讀不回、被忽視的意思。若在通訊軟體中說「塑膠某人」就是指忽視那個人,也就是不讀不回他。[1]

來源是台灣1980年經濟起飛,許多產品的材質被塑化材質取代,當時高雄為石化工業城,有許多塑化產品取代原本的石材、木材、金屬的產品。塑化材質容易複製所以有價格低廉、品質不好的意思,也有很多人使用真品被當成塑膠贗品,才出現有"把我當塑膠""

參考資料

  1. 劉惠琴. . 自由電子報 3C科技. 2019-03-29 [201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0) (中文).
  2. . Yahoo奇摩新聞. [2019-04-04] (中文).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