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甲列車

裝甲列車(Armoured train)是武裝化的火車,在中華民國又稱鐵甲列車。利用火車的高載重力可以輕易加掛大量火砲和裝甲,有「陸地戰艦」之稱,但缺點是移動範圍受限於鐵路,戰術運用較難,鐵路萬一被破壞也就無用武之地。[1]

前蘇聯裝甲列車

裝甲列車在20世紀早期至二戰期間風行,最初是將多輛戰車固定放於火車拖板上開砲,後來發現其戰術潛力,逐漸開始專門建造。

裝備最多的國家為蘇聯,第二為波蘭,較便於防守陸地為主的國家。二戰後戰鬥機和飛彈的發展使龐大的裝甲列車優勢逐漸喪失,逐漸消失於軍事領域,但俄羅斯和傳聞若干國家依然有搭載彈道飛彈的機動發射列車在使用中,該種發射車也裝有一些輕武器和裝甲,可以看作裝甲列車的一種[2]。主要價值在於可以機動化高重量的彈道飛彈並可藏於隧道中,隨時就地可以發射作為一種核威懾力量,好比陸地的核子潛艦。

中華民國

在二三十年代時期曾經是戰場上的決勝利器。20年代前期奉系軍閥用於作戰重型鐵甲列車張宗昌建立,為中華民國歷史上建立時間最早、規模最大、戰績突出的部隊,有中國鐵甲列車之父之稱。[3][4][5]

参见

参考文献

  1. Zaloga, Steven J; Grandsen, James (1984). Soviet Tanks and Combat Vehicles of World War Two. Arms and
  2. . [2013-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9).
  3. 中國鐵甲列車之父:中華民國北京政府軍張宗昌將軍
  4. . [2014-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0).
  5. . [2014-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