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晶

裸晶英語:,複數形可以是dice、dies或die[1][2]),也称裸晶片、裸芯片、晶粒或裸片,是以半導體材料製作而成未經封裝的一小塊積體電路本體,該積體電路的既定功能就是在這一小片半導體上實現。

一個超大規模積體電路(VLSI)晶片
一個小規模積體電路(SSI)的晶片與焊線

通常情況下,積體電路是以大批方式,經光刻等多項步驟,製作在大片的半導體晶圓上,然後再分割成若干方形小片,這一小片就稱為晶片,每個晶片就是一個積體電路的複製品。晶圓所用的半導體材料通常是電子級的矽(EGS)或其他半導體如砷化鎵的單晶。獨立的[3]電晶體等半導體器件內的晶片其實也是使用同樣的製法。

一般積體電路會封裝在陶瓷或塑膠等包裝內,並引出接腳。由於電路的小型化需求,有時某些積體電路晶片會不作封裝,直接交給下游用戶使用,此時會稱該裸片是裸晶

參見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與附註

  1. John E. Ayers. . CRC Press. 2004 [2012-04-05]. ISBN 084931951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31).
  2. Robert Allen Meyers. . Academic Press. 2000 [2012-04-05]. ISBN 0122269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31).
  3. 術語稱離散(discrete,或稱分立)元件(器件),這是積體電路出現後,為與積體電路區別,把傳統上未積體(集成)化的單一零件稱為離散元件(分立器件)。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裸晶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