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背若鰺

褐背若鰺
保护状况

未予评估IUCN 3.1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目: 鲹形目 Carangiformes
科: 鲹科 Carangidae
属: 若鲹属 Carangoides
种: 褐背若鰺 C. praeustus
二名法
Carangoides praeustus
(Anonymous [Bennett], 1830)
異名
  • Caranx praeustus
    Anonymous [Bennett], 1830
  • Caranx ire
    Cuvier, 1833
  • Caranx melanostethos
    Day, 1865

褐背若鰺学名:),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鰺科若鰺屬下的一个种。

分類及命名

本種首先由一位不知名的作者在題《托馬斯·斯坦福德·萊佛士爵士的生活和公共服務的回憶錄》的出版物中進行科學描述。作者通常被認為是英國動物學家Edward Turner Bennett,但由於缺乏證據支持。[1]這個物種以Caranx praeustus的名義出版,其中的模式種來自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這個分類後來被Pieter Bleeker改為Carangoides屬,並沿用至今。

分布

本魚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分成2個族群,西部族群分布在波斯灣孟加拉灣;東部族群分布在暹羅灣菲律賓印尼海域,為洄游性魚類。

特徵

以釣鉤捕獲的褐背若鰺

本魚體呈長橢圓形而側扁,背側和腹側輪廓在凸起方面大致相等,具有2個背鰭,背鰭硬棘8枚,背鰭軟條21-24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18-20枚,[2]側線明顯,前半部呈弓形,上下頷具有不規則的小錐齒,背部棕色至銀藍色,腹部是銀色,有時帶有寬闊的黃銅色中邊區。第二背鰭葉是黑色,通常具有白色尖端,尾鰭是黃色,所有其他的鰭都是透明,體長可達25公分。

生態及經濟利用

棲息在沿海海域,會進行洄游,屬肉食性,以橈腳類及小魚為食,具有商業價值的食用魚,通常用拖網及鉤釣捕獲。

扩展阅读

参考文献

  1. Ludwig, Albert Carl; Gotthilf Günther. . British Museum (Natural History). Dept. of Zoology. 1860: 238.
  2. Randall, John E. .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5: 183. ISBN 0-8248-1808-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