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型铜鼓

西盟型铜鼓。是一类铜鼓,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佤族村寨中保留最多,并具有典型性而定名。

特点

西盟型铜鼓制作时期从唐朝至清朝均有[1]。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普洱市、西双版纳临沧德宏等云南西南地区及泰国缅甸部分[2]越南北部也有发现[3]。其形状高瘦、器身轻薄,鼓面比例大,边沿如同屋檐状伸出。胸、腰、足并无明显分界线,鼓身呈直筒形。鼓面有太阳纹,芒数多为八芒和十二芒,鼓面晕圈多为十六晕、二十一晕。鼓面多饰有小鸟、鱼、圆形小团花、米粒等[4]。鼓面上有立体蛙,并常见二蛙或三蛙重叠在一起[5]

图像

参考

  1.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3.02: 767. ISBN 978-7-222-09832-9.
  2. 殷会利编著. .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9.12: 63. ISBN 978-7-81108-795-6.
  3. 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编.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12: 178. ISBN 978-7-208-09030-9.
  4.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编. .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1.09: 53. ISBN 7-5010-0555-9.
  5. 黄桂枢编著. .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0.05: 68–69. ISBN 7-222-02967-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