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工廠

隨著時代轉變,傳統製造業面臨需求、技術等產業變遷困境,在轉型的思維之下,將原本製造的流程加入體驗的元素,依原工廠的特色、文化,加以包裝、改造,將不對外開放的工廠透明、展示化,讓非員工可入內體驗,轉換成可供一般消費者造訪的觀光景點。

台灣

定義

根據觀光工廠輔導評鑑作業要點[1]所作的解釋,觀光工廠指取得工廠登記,具有產業文化、教育價值 或地方特色,實際從事製造加工,而將其產品、製程或廠地、廠房提供 遊客參觀、休憩之工廠。

推廣沿革與現況

  • 民國92年,由經濟部工業局及中部辦公室發起,開始推行觀光工廠計畫。
  • 民國97年,制定五大觀光工廠評鑑要素,其評選項目為「主題特色」、「廠區空間」、「設施展示」、「服務品 質」、「營運模式」,核評通過之工廠可獲得觀光工廠標章,但並非永久制,每3年需重新評查一次[1]
  • 根據經濟部統計,觀光工廠數量由102年的104家不斷成長,至108年底已超過141家[2]。其中以食品類為主(40%以上),其次為飲料及菸草業;地區則以中部為大宗(37.0%),其次為北部(31.1%)[3]
  • 旅遊人次則在連續6年成長後,於2018年首度衰退,降至1988萬人。[4]
  • 據OpView調查熱門觀光工廠排行榜,以嘉義、彰化與宜蘭最為密集,其次為桃園與台南,整體來說以「食品類」觀光工廠最受歡迎。[5]

參見



参考资料

  1. 觀光工廠輔導評鑑作業要點
  2. 觀光工廠自在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台灣觀光工廠通過評鑑全覽圖
  3. 近6年我國觀光工廠家數逐年增加, 經濟部統計處,2018/12/05。
  4. 觀光工廠人潮 6年首見負成長, 工商時報,劉朱松,2019/02/13。
  5. 楊綿傑. . 自由電子報. 2017-01-1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