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革命
认知革命為一场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知识运动,对思维及其过程進行跨学科的研究,這些研究后来被统称为认知科学。相互交流的相关领域有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认知革命使用了当时在人工智慧、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领域的新兴方法,早期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目标是将科学方法应用于對人类认知的研究,透過人工智慧的计算模型來设计实验,在受控的实验室中系统地测试人类的心理过程。[1]
一些重要的出版物引发了认知革命,包括心理学家乔治·米勒在1956年的文章《神奇数字7±2》[1](心理学最频繁引用的论文)[2],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3](1957)和《回顾b.f.斯金纳的言语行为》(1959)[4],以及约翰·麦卡锡、马文·明斯基、艾伦·纽厄尔、赫伯特·西蒙等人工智慧領域的基礎著作,如1958年的文章《人类解决问题的理论元素》[5]。奈瑟(Ulric Neisser)在1967年的著作《认知心理学》也是一个里程碑[6]。
20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认知研究中心[7]以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人类資訊处理中心,在开展认知科学学术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8]到了20世纪70年代早期,认知运动超越了行为主义成为一种心理范式。 [9][10] [11]20世纪80年代初,认知方法已经成为心理学领域大多数分支研究的主导方向。
五个认知革命的主要想法
參見
- 数字无限
- 激活(心理学)
- 人为因素
- 後認知主義
- 数量革命
参考资料
- Thagard, Paul. .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Metaphysics Research Lab, Stanford University. 2014 [8 December 2017].
- Gorenflo, Daniel W.; McConnell, James V. . Teaching of Psychology. 26 August 2016, 18 (1): 8–12. doi:10.1207/s15328023top1801_2.
- . web.archive.org. 2015-10-16 [2019-07-25].
- Palmer, David C. . The Behavior Analyst. 2006, 29 (2): 253–267. ISSN 0738-6729. PMC 2223153. PMID 22478467. doi:10.1007/bf03392134.
- Thagard, Paul. .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Metaphysics Research Lab, Stanford University. 2014 [8 December 2017].
- Neisser, U (1967) Cognitive Psychology Appleton-Century-Crofts, New York.
- Pinker, Steven. . Harvard Gazette. 12 October 2011 [8 December 2017].
- .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UC San Diego.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8 December 2017].
- Friesen, Norm. (PDF). AI & Society. 2010, 25 (1): 83–92 [2019-07-06]. doi:10.1007/s00146-009-0264-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8-04).
- Thagard, P. .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2002.
- Waldrop M.M. . New York: Penguin Books. 2002: 139, 140.
- Pinker 2003, p.31
- Pinker 2003, p.34
- Pinker 2003, p.36
- Pinker 2003, p.37
- Pinker 2003, p.3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