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腐敗

警察腐敗警察瀆職的一種形式,在其中,警察會為了換取財務上的利益、個人的利益或升遷等,而不進行調查和逮捕的行為,或選擇性地從事調查和逮捕的行為。

警察腐敗常見的一種狀況,是警察藉由索討或接受某些人的賄賂,以換取對這些人的組織販毒或賣淫等各種違法行為的不回報。另一個例子是警察藉由對警察行為守則視而不見以將疑犯定罪,像藉由使用偽證以將人定罪就是一例。在較少見的情況下,警察自身會自發且有系統地參與組織犯罪的行為。

很多較主要城市的警局,都會有內務部門以調查可能的腐敗案例或其他的脫序行為。像英國的獨立監警會(Independent Police Complaints Commission)也是功能類似的組織之例。警察腐敗在某些國家是顯著且廣泛的問題,像香港、巴西[1]印度[2]墨西哥[3]俄羅斯[3]烏克蘭[3]等都是警察腐敗較嚴重的地區的範例。

警察腐敗行為類型

警察有許多的機會利用他們身為法律執行者的狀態和權威中賺取個人的利益。1970年代早期調查紐約市警察部門腐敗現象的納普委員會(Knapp Commission),將出現腐敗現象的警察給分成兩類,即「主動性地濫用其警察的職權以獲取個人利益」的「肉食者」(meat-eaters)和「單純地接受偶然呈於其前的賄賂」的「草食者」(grass-eaters)[4]

以下這些是警察會犯下的腐敗行為[5]的例子:

  • 權力腐敗:警察收取免費的飲料、餐點和其他的各種「小費」等。
  • 回扣:從將人引介到如特定的承包商和拖吊車公司等的特定經營者的行為中收取現款。[6]
  • 對被逮捕的罪犯和受害者或其屍體乘機進行的偷竊行為。
  • 勒索:接受賄賂以不對某人的犯罪行為進行控訴。
  • 袒護違法行為:接受來自諸如妓院、賭場、毒梟等非法活動從事者的金錢,而保護這些活動不受執法的干擾,進而使其能繼續營運。
  • 「修整」:因賄款或個人偏好等理由,而藉由扣交證據和不出席司法聽證會(Judical Hearing)等來破壞犯罪指控的行為。
  • 執法部門人員自身的直接犯罪行為[7]
  • 內部賄賂:買賣輪調和假其等執法單位內給予的特權和額外津貼的行為。
  • 捏造(frameup):對證據內容的加添等,尤其會發生於販毒的案件中。
  • 執法中的警察欺凌
  • 罰單修整(Ticket fixing):警察取消某些人的交通罰單以給其他警察的親友做人情。

盛行率

因為腐敗行為多半有私下發生的傾向,加上警察單位小有動機出版相關資訊的緣故,警察腐敗確切的盛行率很難得知。[8]警察單位和研究人員都認為,在某些國家,大規模的警察腐敗不僅存在,且可能會制度化。[9]一項洛杉磯警察局的研究認為(該研究尤其聚焦於藍巴特醜聞(Rampart scandal)之上),在美國,一些形式的警察腐敗是常態,而非特例。[10]2005-2011年間美國被查到涉及犯罪的警察共有5,545名,未被查獲的黑數不得而知,學者各有推論但莫衷一是。[11]

在腐敗現象存在的地方,警察間心照不宣的規則(Blue Code of Silence)的普遍存在,會使得腐敗的內幕變得較難以曝光,在此情況下,警察常常會不回報腐敗的行為,或對外面的調查者提供假見證以掩蓋其同僚的犯罪情況。[12]在美國,抵住其同僚敵意而公開談論紐約市警局中持續存在腐敗現象法蘭克‧瑟比科(Frank Serpico)警員的例子,說明了這心照不宣的規則能有多強大。在澳洲,在1994年時,無黨籍政治人物約翰‧哈敦(John Hatton),以46比45的票數強迫新南威爾斯當局廢止原有的廉政公署、跳過資深員警的勸告,以建立一個創新的反警腐皇家調查委員會[13] 然而,在香港印度巴基斯坦馬來西亞俄羅斯烏克蘭巴西墨西哥等地,警察腐敗依舊是這些國家所面臨的最大的社會問題之一。

警察與「高尚致腐敗」的現象

屬於品德腐敗之類的「高尚致腐敗」(Noble Cause Corruption)現象,是一個和慣常討論的、聚焦於金錢利益關係的警察腐敗之間有所區別的現象。根據警察倫理的說法,「高尚致腐敗」的現象是一種「以好的結果之名而犯下」的警察行為脫序。在警察倫理的討論中,有說法認為,「高尚致腐敗」的現象可能會發生在表現最好的警察的其中一些人身上。[14]根據一些較專業的有關文獻,「高尚致腐敗」包含了「羅織證據、對報告中提及的事實或透過法庭見證進行的編織利用或撒謊的行為、及濫用警察權威以拿出指控的依據」等。[15]根據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羅伯特‧雷拿(Robert Reiner)的說法,根據統計歧視(Statistical discrimination)設立的障礙亦構成「高尚致腐敗」。[16]

真實案例

日期 案例機關
(或含職稱)
警察姓名 事件內容
2007年2月11日至2007年8月25日臺北縣政府警察局中和分局安平派出所林大為爲拼績效,開立不實交通罰單共計34張,並且僞造29人之簽名,又在法院審理案件過程中謊稱是同事梁嘉政(虛構人物)所開單,被判處有期徒刑4年。[17][18]
2007年9月1日至2010年6月20日台中縣警察局霧峰分局霧峰派出所王明傑為拼績效換取升官機會,在三年內對5位文盲、不識字及在押受刑人開立不實交通罰單共計39張,且不僅順利升任巡佐,還因此領得一萬多元開單獎勵金,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緩刑5年,並應向公庫支付新臺幣10萬元,褫奪公權2年。[19][20]
2009年4月台中市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
偵查佐
廖嘉興於地下賭場賭博玩推筒仔,一個晚上輸贏上千萬元,且賭贏錢就私吞、賭輸就藉職務之便去抓賭,經時任台中市議員鄭功進將側拍之畫面公開而曝光,台中市警察局事後將廖姓員警記兩大過免職,並連坐處分主管台中市刑大偵一隊隊長古勝雄、宋賢順、林炎田三人。除行政處分外另依賭博罪嫌法辦,經法院審理後被判決有罪處以罰金,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一日。同案之另一被告張文芳因不服而上訴,仍被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駁回定讞。[21][22][23]
2010年6月11日屏東縣警局高樹分駐所
副所長
王裕隆2005年因查緝毒品而結識了一名染毒女子潘素雲,並與其發展出了婚外情,交往5年後,潘女卻因為戀上另一名女子江雅敏而向王裕隆提出分手,其心有不甘以球棒以及拔釘器到兩女住處,將兩女子身上猛擊70多下造成死亡,被判處死刑定讞並且已遭槍決。[24][25]
2011年11月6日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內湖分局林信洋處理交通事故詢問筆錄時,對無法陳述事件經過之被撞傷民眾恐嚇:「如果對方(肇事者)記得,就用對方說的為準喔」,並且譏諷受害人在台灣無親人可聯繫,被懲處在案。[26]
2013年3月16日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內湖分局文德派出所N/A以謊稱車禍找要求車主出面之方式,要求一名于姓市民將停放在合法停車格內車輛移車[27]
2013年9月16日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內湖分局文德派出所
警員
吳康宏執勤中將一方姓民眾以「逆向行駛」之由攔下。當事人當場說明交通告示不清楚,但員警反駁「標誌就都在那邊違規的都說沒看到」,卻於事後於填製罰單時將違規行為更改為「機車駕駛人戴安全帽未扣緊帽帶」,又於調查過程謊稱「目睹違規情事」,被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判決罰單撤銷定讞。[28]
2015年1月22日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汐止分局社后派出所吳得豪執勤中將非行駛中之機車以酒測超標為由開立罰單(員警曾說「他已經『準備要騎』,我看到他才下來的!」等語),當事人還請員警去摸排氣管,員警未理會,只回「不用送法院已經很好了」,查證過程也有瑕疵,因此被法院判定原處分撤銷定讞。[29]

腳註

  1. . [2013-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10).
  2. (PDF). [2013-01-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04-25).
  3. . [2013-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19).
  4. Thomas C. Mackey, "Meat-eaters and Grass-eaters," H-Net, November 1997, available at http://www.h-net.org/reviews/showrev.php?id=150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ccessed 6 February 2010.
  5. Newburn, 1999, p. 4
  6. Tim Prenzler, , ISBN 978-1-4200-7796-4
  7. . BBC News. 2010-02-08 [2010-02-08].
  8. Sanja Kutnjak Ivkovic, "To Serve and Collect: Measuring Police Corruption," The Journal of Criminal Law and Criminology 93, no. 2/3 (2003): 600.
  9. Peter Kratcoski,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Institutional and Police Corruption," Police Practice and Research 3, no. 1 (2002): 74.
  10. "I am simply saying that the current institution of law enforcement in America does appear to reproduce itself according counter-legal norms, and that attempts to counteract this reproduction via the training one receives in police academies, the imposition of citizen review boards, departments of Internal Affairs, etc. do not appear to mitigate against this structural continuity between law enforcement and crime. Specifically the continuity between the breaking of procedural rules as a matter of routine and the kind of large scale criminal corruption we saw in Rampart bears further investigation."(中譯:「我單純是說美國現有執法機構藉由違法的規則來複製自身,而嘗試在警校的訓練、市民評審委員會(citizen review board)的要求和內部事物部門等當中反抗這種複製的努力,並未緩和這存在於警察和犯罪間的結構性的連續。特別是慣常打破程序規則的行徑與我們在藍巴特案中所見的那種大規模犯罪性腐敗,兩者間的連續帶來了更多的調查。」) Judith Grant, "Assault Under Color of Authority: Police Corruption as Norm in the LAPD Rampart Scandal and in Popular Film," New Political Science 25, no. 3 (2003): 404.
  11. . [2017-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3).
  12. Jerome Skolnick, "Corruption and the Blue Code of Silence," Police Practice and Research 3, no. 1 (2002): 8.
  13. ABC Stateline The Stench Friday, November 6, 2009 http://www.abc.net.au/news/video/2009/11/06/2735960.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ccessed 16 May 2010
  14. Crank, J., Caldero, M., Police Ethics: The Corruption of Noble Cause, IBSN-13: 978-1-59345-610-8
  15. Thomas J. Martinelli, "Unconstitutional Policing: The Ethical Challenges in Dealing with Noble Cause Corruption," The Police Chief, 2006. http://www.policechiefmagazine.org/magazine/index.cfm?fuseaction=display&article_id=1025&issue_id=1020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6. Robert Reiner, The Politics of the Poli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ISBN 0199283397.
  17. . 東森新聞雲. 2009-06-10 [2017-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6) (中文(台灣)‎).
  18. . [2017-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1).
  19. . 蘋果日報. 2014-05-06 [2017-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6) (中文(台灣)‎).
  20. . [2017-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1).
  2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00年度易字第1458號
  22.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101年上易字74號
  23. . 蘋果日報. 2010-06-18 [2017-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3) (中文(台灣)‎).
  24. . TVBS. 2015-06-05 [2016-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中文(台灣)‎).
  25. 最高法院100年台上字第6851號刑事判決
  26. 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內湖分局督察組 101.03.16北市警內督字第10130510700號函
  27. 陳元平、高嘉甫. . TVBS. 2013-03-23 [2016-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中文(台灣)‎).
  28. .
  29. . [2017-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1).

參見

相關書籍

  • Lawrence W. Sherman, Scandal and Reform: Controlling Police Corruption (Univ. Calif. Press, 1974)
  • Stanley Einstein, Menachem Amir, Police corruption: paradigms, models, and concepts : challenge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Criminal Justice, 2003; ISBN 0-942511-84-0)
  • Tim Newburn, "Understanding and preventing police corruption: lessons from the literature", Police Research Series, Paper 110, 1999.
  • Colonel Frank McKetta, "Police, Politics, Corruption : the mixture dangerous to freedom and justice"
  • Justin Hopson, "Breaking the Blue Wall: One Man's War Against Police Corruption" (2012; ISBN 978-1-4497-0378-3)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