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隆基地艦
星際大爭霸 (1978、1980)
基地艦 | |
---|---|
首次出现 | 「Saga of a Star World」 |
隶属 | 賽隆人 |
特性概述 | |
战斗飞船 | 賽隆侵略機 |
武器 | 雷射砲塔 Mega 脈衝砲 飛彈砲塔 |
基地艦是殖民地戰星級星際戰艦的對手,基地艦也被稱為基地船(Baseship)或賽隆戰星(Cylon Battlestar),但「基地艦」才符合殖民地的命名法則。其上載有大量的侵略機作為遠程的打擊火力,除此之外也有許多砲塔可以直接攻擊敵人。在2003年的重拍版本中,這種戰艦也出現在「Battlestar Galactica: Razor Flashbacks」裡描述的第一次賽隆戰爭裡,不過設計有些不同。
構造
基地艦的外型由兩個尖端相連的錐體組成,這兩個錐體結構在外部是完全相同的,各個錐體在中心有一個機庫,並可由錐體頂部的大型艙門進行出入作業,[1] 當沒有要使用時,這些艙門會關閉而不像戰星的機庫那樣敞開。[2]所有的甲板都由中央核(Central Core)聯通,因此可以透過之間的階梯進出任何甲板。控制室(或稱艦橋)位在核的底部,戰艦的控制電腦也位在該處。[3]
武裝
- Mega 脈衝砲〈Mega-Pulsars〉
- 在1978年影集的「The Hand of God」之中可以知道基地艦在上面的碟形結構有兩樣這個武器,脈衝砲有比尋常雷射砲塔更強大的殺傷力,並用於和其他主力艦作戰。
- 雷射砲塔(Laser Turrets)
- 和戰星一樣,基地艦配有雷射砲塔,大致上就像侵略機雷射的大型加強版。基地艦的雷射砲位在兩個碟型結構「輪輻」的尖端上。
- 飛彈砲塔〈Missile Turrets〉
- 出現在1978年影集的「The Living Legend」之二中,位在兩個碟型結構的內側表面,是近距離下主要的防禦手段。
星際大爭霸(2004–2009)
基地艦 | |
---|---|
首次出现 | 星際大爭霸迷你影集 |
隶属 | 賽隆人 |
特性概述 | |
战斗飞船 | 賽隆侵略機 賽隆重侵略機 |
武器 | 核子飛彈 傳統飛彈 |
基地艦,或稱基地船,是重拍的新影集中賽隆人的主力戰艦,無論是外型或結構都和原版的基地艦有極大的不同。
概略描述
新影集的基地艦大致上是由兩個互相朝相反指的Y字型結構組成,兩個Y字結構由中央的軸連接,不過為了在大氣圈下飛行的必要,這兩個Y字可以轉為同向。[4]基地艦具有超光速跳躍(FTL)能力,並攜帶了大量的核子武器和傳統武器。其設計運用了生物力學,而搭載的侵略機被「吊」在鼓起的掛架上。[5]
在新影集第二季的「Resurrection Ship」之二中,銀河號和飛馬號遭受了侵略機自兩側的攻擊,不過成功的解決了這批戰鬥機,而且在艦對艦戰鬥中摧毀了一艘基地艦,另一艘也受了嚴重的損傷。在失去了侵略機的掩護(數量遠超過一艘戰星的毒蛇機)後,基地艦顯然不是戰星的對手,戰星以一邊繞行基地艦,一邊射擊的方式摧毀它們。[6]在新凱布卡星(New Caprica)的戰鬥中,銀河號使用了類似的技巧,在把侵略機引到別處以後獨自對付四艘基地艦。在飛馬號抵達後,兩艘基地艦被擊毀了——其中一艘是被飛馬號撞毀的,另一艘則是被它的爆炸和戰艦殘骸摧毀,第三艘基地艦則因為遭受飛馬號主砲直接射擊而嚴重受損。[7]
從基地艦在實戰中的表現可以看出它並不像戰星那樣有著完備的裝甲。他們具有以飛彈為主的強大攻擊武器,但是在防禦能力方面似乎因為搭載侵略機而受限。基地艦沒有像殖民地戰艦那種動能武器,當失去侵略機的保護以後,基地艦在受殖民地戰艦攻擊時顯得相對脆弱。相較之下,雖然銀河號相當倚重自身的毒蛇機進行防禦,它還是有相當的能力可以承受核子和傳統武器攻擊,而且有多個打擊火力更勝基地艦的砲塔。除此以外,基地艦似乎不像戰星那樣靈活。
在後續的影集中出現了一型可以修復自己的基地艦。在「Guess What's Coming to Dinner」中,一艘嚴重損傷的基地艦修復了自己的受損部位,在該集結束時它修復到接近完好的狀態了,至於這是怎麼做到的並未有所說明解釋。但是在「Blood on the Scales」中,可以見到它並不是完好的,至少有一個Y型的尖端還沒有「長」回來。雖然它展現出驚人的韌性,並可以在修復完成不久後再次投入主要戰鬥,但該艘基地艦後來叛逃向殖民地艦隊。它正式的加入了艦隊,並在殖民地議會裡有一席代表席。因為銀河號在戰鬥中的損傷和艦體的高齡,該艦成為了新的旗艦,毒蛇機中隊也轉移到其上。
機器-生物混合結構
基地艦由一個被稱做「Hybrid」的半生物半機械中央電腦系統控制,生物的部分是一名像是人類女性的賽隆人,其身體沉浸在一個類似賽隆重生槽(Cylon re-birthing tank)的液體槽裡,並連接到賽隆基地艦的機械電腦。[8]Hybrid 沒有完整的人類身體,構造比較類似一名生化人,身上接滿管線和其他的設備。Hybrid 並不能算是當初製作的十二個人型賽隆人之一,而是一種由全機械的戰鬥機器人 Centurion,到半生物的侵略機,最後人型賽隆人的「進化」過程,可以理解为发育不完全的胚胎或干细胞的概念。正是由于Hybrid的发育状态,使之之具有最高的兼容性,不像发育完整的个体那样丧失一些功能或记忆 。克隆人3号曾经为了探索有关终极5人的禁忌知识而反复尝试死亡/复活,就是抓住自身处于Hybrid状态的那个短暂阶段,从完整的信息库中排查出所需要的信息。同样,完美的兼容性使得Hybrid型的个体能够成为塞隆体系的核心,任何塞隆单位可以与之顺畅地进行数据层面的交互。在营救赫拉的终极一役中,人类舰队也使用了类似的手段,因脑残导致主动思考能力退化的克隆人安德斯扮演了Hybrid的角色,成为混合舰队中塞隆科技部分的枢纽。
Hybrid 顯然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但仅限于潜意识水平,具有复杂逻辑性的策略都是由人型賽隆人所決定,她並沒有發言的空間,一般情况下也不追求发言权。人型賽隆人透過基地艦控制室裡一個由紅色的流動物質組成的「控制面板」下達指令。[8]
Hybrid 會說話,但是話語相當奇怪,像是隨意組成的隻字片語。多數的賽隆人把這當作是一個已經發瘋的心智的胡言亂語,但賽隆人李奧本·康尼(Leoben Conoy)說 Hybrid 的字詞都代表了某種意義:賽隆人的神透過 Hybrid 傳達旨意。六號(Number Six)則給了另一個解釋:Hybrid 對自己的存在並不像一般生物那樣體會,他們有一種過度強大的感覺,當操作基地艦時,他們知道自己是一個宇宙中確實存在的個體。[8]有一個 Hybrid 曾在進行超光速跳躍前說了「跳躍」一詞。[8] Hybrid的话语可以认为是一种童言无忌式的表达,虽然效率低下,但贵在不会丢失任何可能具有潜在价值的内容。
兩顆由連接處分別噴出的質子創造了力的形式,胚胎成魚,不過直到盤以前我們並沒有參與其中,我們在這裡以體驗小腳指的成形,萎縮。別問我我在一千光年後將是怎麼樣的死去,感謝你、感謝你。創世紀轉變為它自己的源頭。減少逐漸的產生,但它本質上只有一個,線的終點。超光速系統進行檢查,診斷性的功能在參數內重複著極度痛苦的小丑。顏色走上灰燼的路徑。神經元網路跨抵押性的以超維矩陣、上級感官和修正井然有序的轉送訊息到零、零、零、零,啟動百分之五十二的熱交換器。 | ||
—— Hybrid , 於「Torn」(星際大爭霸2005)) |
戰鬥機器人 Centurion 在追尋進化的過程中發展出 Hybrid,但 Hybrid 不能獨立生存。於是 Centurion 們同意以對人類的停火協議交換「最後的五人」(Final Five)將他們改造成具復活能力的人型賽隆人。[9]
Hybrid 由蒂芬妮‧玲達納特(Tiffany Lyndall-Knight)飾演。
第一個 Hybrid
第一個 Hybrid 在「星際大爭霸:利刃」(Battlestar Galactica: Razor)裡出現,是由坎貝爾‧連恩(Campbell Lane)飾演的一個老 Hybrid。威廉·艾達瑪中尉在十二殖民地毀滅以前就親眼目睹到他在一個古怪的生物實驗裡被創造出來,這個 Hybrid 由一群被稱作「Guardians」的賽隆人教派保護。Guardian 在簽署停戰協議之前帶他到了一艘原型基地艦上,然後離開了他。他聲稱自己有預知未來的天賦而且比其他賽隆人更清醒。
在賽隆人的資料庫裡有關於這個原型的描述,並認為這次實驗失敗,而該 Hybrid 下落不明。
他搭乘的那艘基地艦被稱作「守衛基地艦」(Guardian Basesta),是由第一次賽隆戰爭時的舊式基地艦到後來新基地艦的過渡艦種。但該艦似乎沒有配備武器,當它和戰星飛馬號交戰時完全靠它的侵略機進行攻擊。
第一個 Hybrid 的飛航組員綁架了一個科學團隊並和飛馬號交戰,而夏倫·法洛莉在看見墜毀在飛馬號的侵略機後告訴人類關於那個 Hybrid 的事情。在知曉了 Hybrid 的所在地以後,威廉‧艾達瑪命令飛馬號進行對科學團隊的援救任務,並消滅該 Hybrid。在艾達瑪指揮官和其子的指揮下,飛馬號在由蕭(Shaw)中尉和卡拉‧崔斯上尉指揮的救援隊登艦時遭遇了守衛基地艦。科學團隊被成功救出,但蕭中尉受了致命的重傷,她決定犧牲自己,在其他人走後引爆核彈。在那之前,她遇見了第一個 Hybrid,Hybrid 對蕭的行為表示原諒,並警告她崔斯上尉是「死亡的預兆」(Harbinger of Death)。蕭並沒能告訴飛馬號這份資訊,最後她引爆了核彈,摧毀了守衛基地艦和其上的一切。Hybrid 在死前並沒展現絲毫的恐懼,他說自己很快就會重生。
參考資料
- 「Saga of a Star World, Part 1」(星際大爭霸1978)
- 「The Hand of God」(星際大爭霸1978)
- 同上
- 太空堡壘卡拉狄加:計畫
- 「Kobol's Last Gleaming」(星際大爭霸2005)
- 「Resurrection Ship」(星際大爭霸2005)
- 「Exodus 」(星際大爭霸2005)
- 「Torn」(星際大爭霸2005)
- 「No Exit」(星際大爭霸2005)
外部連結
- Battlestar Wiki 上的舊基地艦條目
- Battlestar Wiki 上的新基地艦條目
- Battlestar Wiki 上所紀錄的 Hybrid 的話
- 在 Kitsune 的網站上的舊基地艦
- 在 Kitsune 的網站上的新基地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