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腳阿元

赤腳阿元》(日语:)是日本漫画家中泽启治创作的漫画作品,基于其作为广岛原子弹幸存者的经历。漫画讲述了日本战中及战后,主人公中冈的艰苦生活。

赤腳阿元
類型 反战漫画
正式譯名 赤腳阿元
漫画
作者 中泽启治
出版社 集英社
遠足文化
連載雜誌 周刊少年Jump
連載期間 1973年6月4日-1985年
冊數 全10卷
全3卷(中公愛藏版)
全7卷(中公漫畫文庫)
動漫主題-電子遊戲主題-ACG專題-模板說明

该漫画后改编成真人电影动画电影电视剧等作品。

内容简介

1945年(昭和20年)月6日,美軍以原子彈轟炸廣島,當時居住在原爆中心附近的阿元與父母、胞姊、胞弟同住。兩名男孩因到學校上學而避過一劫,阿元的母親與胞姊死於原子彈產生的高溫,父親則下落不明。

《赤腳阿元》是一部自傳作品,漫畫中有許多情節都來自中澤啓治的實際經驗,不過也有與實際經驗不同的部分。例如原子彈投下時,阿元是小學二年級,而事實上中澤啓治當時為小學一年級;而原爆發生後,中澤本身並沒有親自目睹父親、姊姊和弟弟之死(而是由當時在場的母親轉述);此外,中澤啓治也沒有親眼見證母親的死(漫畫中是在戰後不久過世,事實上母親於戰後20年後去世,中澤啓治當時人在東京)。

不過母親火葬時沒有留下遺骨這件事,不僅是真實發生的情節,也是個重要的契機,讓中澤啓治決定動筆畫下以廣島原爆為主題的漫畫。

故事後期則描寫終戰好幾年後的戰後情況,內容除了對昭和天皇、美軍及美國、警察預備隊(後來的陸上自衛隊)等等進行批判,也相當著墨於原爆日後留下的傷痕。

基於一些時代考證的錯誤或極左派的主張,確實有對本作內容、表現手法等抱持其他意見的聲音。不過《赤腳阿元》確實是作者中澤啓治根據自己的實際經驗,將原爆的悲劇、當時的時代背景、時代氛圍傳達出來,同時是兼具娛樂性質的一部作品,在國內外都相當受到好評,更曾改編為電影、戲劇、動畫、音樂劇、繪本、說書等等。根據goo於2010年6月的調查,受選於「希望大家閱讀的日本史漫畫排行版」第一名[1]

單行本及文庫本的累積發行量,已超過1000萬本[2]。面對於維也納召開、2007年5月50日開始的第一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檢討會議,日本政府代表團決定將《赤腳阿元》的英文版送給簽約國。日本外務省接受了出版社給的30本英文版,據說此後會朝「漫畫外交」發展。

作品史

日本國內長銷40餘年,海外翻譯逾20多國版本,發行總量超過1000萬冊,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反戰經典之一,日本父母最希望帶著兒女共讀的漫畫,繁體中文版由遠足文化出版於2016年6月3日。

『週刊少年JUMP』

1972年中澤啓治於《月刊少年JUMP》(集英社)的首波漫畫家自傳企畫發表了自傳漫畫《我目睹了》(おれは見た),以該作品為基礎,充實腳色設定之後,1973年開始在《週刊少年JUMP》(集英社)第25期連載。中澤啓治為了原原本本的呈現自己的想法,創作過程中除了請妻子協助外,完全沒有雇用專屬的漫畫助手。

《週刊少年JUMP》在當時已開始採取讀者回函至上的經營方針,相當重視讀者回函的人氣票選,會依據回函結果對人氣低迷的作品進行腰斬(中斷連載)。而人氣連載作品《赤腳阿元》雖擁有一定的人氣,但不能算是非常受到孩子們的歡迎。不過當時的JUMP總編長野規,雖然打著讀者回函至上的方針,卻全盤地支持中澤啓治的連載,全力配合他的篇幅需求等等,讓連載持續了一年以上。然而石油危機所引起的紙張不足,讓《週刊少年JUMP》的總頁數減少,使得連載後期頻頻被迫休刊。最後,隨著一直以來支持著《赤腳阿元》的長野規的升遷,於1974年第39期結束了連載。關於連載結束這點,過去擔任責任編輯的山路則隆表示「由於當時已經達成了中澤老師開始連載時的目的,所以就讓連載結束」,據說是希望中澤啓治在《赤腳阿元》之後,連載一部路線截然不同的娛樂作品。

此外,也只有第一話得到卷頭彩頁的機會。1974年所舉辦的JUMP忠實讀者獎中,也只獲得了20名中的第13名,錯失了前10名可以刊登單篇作品的機會。

當時,集英社也沒有計畫發行單行本。關於這個決定,山路則隆表示當時能發行單行本的連載漫畫,ㄧ定是相當有人氣的作品。而本作在連載當時並不能算是非常具有人氣的(因此未列入發行單行本的對象中)。

在本作眼看就要無法繼續發展下去的時候,朝日新聞記者橫田喬表明有興趣了解原爆議題,便拜訪中澤啓治的家,親眼拜讀了原稿,寫成了新聞。但是沒有書的話,再怎麼看新聞報導也沒意義,於是透過橫田記者的介紹,便決定交由汐文社出版單行本。1975年3月18日的朝日新聞晚報上,刊登了橫田撰寫的新聞,標題為「原爆劇畫,即將發行單行本」,遂於2個月後,即1975年5月,發行了由汐文社出版的全4集單行本。靠著這篇新聞和單行本的出版,本作受到極大的關注。就連大江健三郎也不顧當時漫畫被當做低俗作品的風氣,給予了《赤腳阿元》極高評價。在消費合作社的通路也被介紹為「好書」推薦。讀者就此從閱讀《JUMP》的青少年,拓展到成年人,成為暢銷作品。後來也靠著橫田的介紹,得到在刊物《市民》上繼續連載的機會。

在《週刊少年JUMP》上連載的內容,曾以〈麥子們 赤腳阿元戰後篇〉的名字刊登。

『市民』

《市民》並沒有成為穩定的連載環境,於1976年8月號休刊。之後便轉至日本共產黨體系的社論刊物《文化評論》上連載。

『文化評論』

日本共產黨秉持著「核均衡理論」,反對與他們政治主張不同的美國、英國擁有、開發核武,卻認同與他們政治立場相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蘇聯擁有核武,對於核武的立場非常矛盾。不過自從中俄對立後,日本共產黨的論調又轉為全面性的否定核武,於是《赤腳阿元》正好成為他們絕佳的宣傳材料。然而最後連載還是遭到腰斬。

『教育評論』

日後,轉至日本教職員組合的教育機關報《教育評論》上繼續連載。在大多數的老師嚴格禁止漫畫進入校園的時代下,《赤腳阿元》成為唯一一部能正大光明在學校閱讀的漫畫,成功地打入了1980年代的孩子間的心中。1985年,隨著第一部的完結,結束連載。

後來讀賣新聞系列的出版社・中央公論新社發行了中公文庫漫畫版(全7集),將《週刊少年JUMP》的連載內容歸為第一部,而之後的內容為第二部。汐文社的珍藏版出了10集,雖然沒有特別區分,但1-4集為第ㄧ部、5-10集為第二部。兩者的不同如下:

  • 第一部連載當時,沒有刊載各話的扉頁,而是直接一話一話接續下去,因此常有同一個場景重複的現象。此外第一部受到JUMP漫畫的規定,每本單行本都需要有副標。
  • 第二部的畫風,經過時間經驗累積,和第一部有所不同,對白的字級也變大了,也不會有同一個場景重複的現象。

第10集的最後一頁寫著「第一部 完」,是由於作者原定繼續創作以東京為故事舞台的「第二部」。然而進入2000年後,糖尿病帶來的白內障病情惡化,於2009年9月15日正式公開表示「因視力銳減的關係,無法再畫出一格一格細膩的漫畫」,放棄繼續創作續篇的念頭。一開始中澤啓治與病魔抗爭,不放棄繼續作畫,硬是畫了2話的草稿,表明出版的決心。第二部的主題預計聚焦在被爆者所受到的差別待遇上。

《赤腳阿元》的原畫雖已在1994年廣島和平記念資料館東館設立時,交給廣島市管理,到了2009年12月8日,中澤啓治再度將所有的原畫等資料捐贈給資料館,並將所有權全權授與廣島市。其中也包含夢幻的第二部原畫。[3]

保留下來的第二部原畫,共32頁,以照片的方式刊登在2013年出版的《「赤腳阿元」創作真實》(中央公論新社)上。

连载杂志

  • 1973年第25期 - 1974年第39期 -《週刊少年JUMP》
  • 1975年9月號 - 1976年8月號 -《市民》(左派雜誌)
  • 1977年7月 - 1980年 -《文化評論》(日本共產黨機關刊物)
  • 1982年4月 - 1985年 -《教育評論》(日本教職員組合的教育機關報)

作品评价

自1980年代開始,《赤腳阿元》成為一部會放在圖書館或中小學圖書室的漫畫,受到孩子們廣泛地閱讀。有人認為這是一部可以學習到「原爆」真實情況、能當作參考的漫畫作品。此外,除了戰爭主題,本作對戰時、戰後的風土民情、社會情勢的捕捉和描寫,也非常質樸又細膩。漫畫評論家吳智英認為「這些應來自作者中澤啓治的親身經歷,相信是他在廣島的所見所聞」。此外,他對於作者的左翼觀點,認為「儘管本作使用的是這樣質樸的政治語言,但依然紀錄下了和命運抗衡的軌跡」。

脚注、参考来源

  1. . 2010-08-05.
  2. .
  3. 中国新聞. . 2009-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14).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