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思義教堂

路思義教堂英語:)是一座位於台灣台中市西屯區東海大學基督新教禮拜堂,為著名台灣建築師陳其寬美國華裔建築師貝聿銘之作。始建於1962年11月1日,並於1963年11月2日落成;2017年9月26日臺中市文化資產處以「路思義教堂及鐘樓」將其與畢律斯鐘樓登錄為臺中市定古蹟,衛理會館舊藝術中心将其登錄為歷史建築[2]2019年4月25日文化部公告再將其升格為國定古蹟,畢律斯鐘樓單獨維持臺中市定古蹟之有形文化資產身份。[3]主日崇拜時間為每週日早上9:00第一堂、11:00第二堂。

路思義教堂
基本
位置 中華民國臺灣臺中市
宗教基督新教
领导柯達文 牧師
官方网站www.thu.edu.tw
建筑详情
建筑师貝聿銘
陳其寬
建筑类型禮拜堂
建筑风格現代主義
奠基1962年11月1日
竣工1963年11月2日
建设成本150,000 美元(設計費及美國出差旅費:50,000美元;工程費:100,000美元)
建筑材料鋼筋混凝土
詳細規格
正立面朝向東方
容納人數400人[1]
長度19.8公尺
寬度30.48公尺
路思義教堂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登錄等級大學校園建築
登錄類別國定古蹟
位置 臺灣臺中市西屯區
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建成年代1963年
開放時間週日下午3:00∼6:00、週一∼五(週二除外)下午3:30∼5:00開放
詳細登錄資料

名稱典故

路思義」教堂是美國的《時代雜誌》、《生活》雜誌創辦人亨利·路思義(Mr. Henry R. Luce;又稱亨利·魯斯)為了宣揚福音並紀念父親亨利·溫特斯·路思義宣教士(Mr. Henry W. Luce)而捐款與建造的。[4][5]

興建過程

東海大學建校籌備處於1953年6月成立,由杭立武擔任主任,並選擇大肚山為校址。中國基督教大學聯合董事會邀請華裔美籍知名設計師貝聿銘來台進行實地勘察校地及校園規劃,並邀請張肇康陳其寬兩位建築師參與設計。1960年代,陳其寬接替張肇康進行東海校舍設計,其現代主義風格為主的設計,使東海大學校園建築風貌有了巨大改變,其中當時流行的雙曲面薄殼結構,即表現在路思義教堂的设计上。路思義教堂主體工程由畢業於台北工業學校的技師紀錦坤陳新登負責,工程於1963年11月2日落成[6]

建築藝術

東海建築系系主任漢寶德曾評論道[7],路思義教堂也許是台灣島上最著名,也是最有歷史價值的建築。它是現代主義時代中華新建築的代表,也是中華文化與西方相遇而產生的最佳作品。

形式

西方的教堂到現代主義時代,外形设计逐漸被簡化為三角形,作為信仰建築的象徵,而路思义教堂的设计正体现了这一点。建筑设计师萊特威斯康辛设计的小教堂首次体现了这种三角形外观的设计风格,他用東方宗教徒中常见的雙手合十时掌部略張開所展现的棱锥形态來说明教堂的意義;他考虑到,建在東方國度上的基督教堂,就必須融合東方的某些宗教精神。1956年,貝聿銘提出磚砌的圓拱造型構想之後,陳其寬考量台灣多地震,多方參考最後決定採用雙曲面的薄殼建築。教堂在结构设计上,为考虑采光效果以及充分展现其建筑结构,便采用類似倒置船底的外形设计,其上小下大的形狀給人一種穩定的感覺,在對抗風力與地震力時甚為可靠。由於屋脊部份留有较大缝隙,便有天窗出現,具有「一線天」(即透过缝隙所看到的天空)的意涵。中部邊窗射入的光線,亦能为教堂渲染出神秘气氛。其後為使前後曲面于屋脊部份相交之处的結構易於建构,後部二曲面设计为高於前部,呈重疊狀,後部高出之部份亦恰為內部教堂的位置,这些设计使得教堂外觀足以表现出其內部的重要性。

結構

教堂的結構是由工程师鳳後三計算,另一位工程师R‧西佛也参与过计算但其提出的方案被前者所拒绝,于是在凤的堅持下定案。教堂雙曲面的拼接形成「向天」的意象,设计师认为这能使在裡面的人们得到一種最原始的滿足,據王鎮華的了解,建筑用材是薄殼帶格子樑,這樣的格子樑在內部空間裡顯得很新穎[8]。在用料上,考虑到采用噴式工法无法使建筑质量达标,所以改用搗灌。建筑所用的菱形面磚特別考慮用灰縫來調整,讓貼面中間的乳丁能成為一個水平的參考線,一方面凸出曲面的曲,一方面產生與人相關的參考尺度。

風格

路思義教堂和東海大學校園建築一向為人討論的,就是要如何定義其介於中國風格與現代主義建築之間的風格。陳其寬先生本人曾經這樣表示[9]:「至於教堂之形式,因思泰西各國、各時代之宗教建築,無不殫精竭智,及當時之人力、智力、物力以赴;集其成,冶當時文化於一爐,雖歷千百年,後人瞻仰,當時情景可反映無遺。是以東海教堂,亦必以此為鵠的,其能在此建築中,反應吾國之文化傳統,揭示基督博愛犧牲之旨意,且兼具此時代之創造能力與精神。……(雙曲面(conoid))所形成之屋簷曲線極具美感,與中國建築中屋簷反宇之曲線趣味相吻合。……教堂屋面外部用瓷磚,……其色澤曾考慮中國建築傳統所用屋面色澤:藍、綠、黃三種。藍綠二色,亦與天空及綠樹相混淆,加以色重,必吸收大量輻射熱;黃色則反是,且富有吾國宗教建築傳統,因遂採用。」

参考文献

  1. 東海大學場地租借網
  2. 東海路思義教堂鐘樓 成市定古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國時報,2017-10-17
  3. 文化部贈台中州廳、路思義教堂「國定古蹟」證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聯合報,2019-04-26
  4. 東海校園建築步道,第98頁,東海大學校園解說員社
  5. 勇往直前--路思義的心靈世界及勇往再前--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建堂四十週年感恩集
  6. 互助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 臺北市: 遠流. 2012-08-01: 136頁. ISBN 9789573269854.
  7. 漢寶德,〈情境的建築〉,《建築之心──陳其寬與東海建築》,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ISBN 978-986-7705-23-5,頁21
  8. 王鎮華,〈一條健康而未開展的路〉,《建築之心──陳其寬與東海建築》,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ISBN 978-986-7705-23-5,頁144
  9. 陳其寬,《建築雙月刊》第11期,頁15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路思義教堂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