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納帝國

迦納帝國,或稱迦納王國非洲一古代黑人王國,中心約在尼日河中上游地區。迦納帝國的強盛時期約在西元9世紀-11世紀,統治著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西非地區,包含毛里塔尼亞東南部和馬里西部。西元前1500年,這區域便已有結構複雜的社會組織,在帝國中心區域,類似的社會結構出現於西元三百年。因為關於迦納帝國的第一筆記錄已是在帝國晚期,關於迦納帝國的統治王朝的確切時間從何時興起不得而知,不過學者普遍認為是在八世紀附近。該帝國在花剌子密的著作中首次被提及。該帝國已懂得馴養駱駝的技術,時間早於穆斯林,由此逐漸對當時的商業活動產生影響。利用駱駝運輸,商人們大規模地向北方和東方拓展活動範圍,所及達到北非、中東及歐洲等人口稠密的區域。

迦納帝國
Wagadou
约700年-约1240年
迦納帝国最盛时期的版图
首都Koumbi Saleh
常用语言Soninke, Malinke, 曼德語族
宗教非洲传统宗教, 伊斯兰教
政府君主制
迦納帝國 
 700年
Kaya Magan Cissé
 8世纪90年代
Majan Dyabe Cisse
 1040–1062
Ghana Bassi
 1203–1235
Soumaba Cisse
历史时期中世纪
 建立
约700年
 终结
约1240年
面积
约10671,600平方公里
先前国
继承国
Djenné-Djenno
馬利帝國
今属于

由於帝國本身並沒有出產重要的資源,卻掌握重要地理位置,使的商人在進行跨撒哈拉貿易之前必須停留在該地計畫,帝國得以壟斷貿易[1]。橫跨撒哈拉沙漠的商業活動為帝國帶來巨大的貿易順差,主要是輸出黃金、奴隸,輔以象牙、鴕鳥羽、皮革,主要輸入食鹽、工藝品,輔以棗椰、雜色玻璃珠(aggrey beads)。迅速增長的財富使得城市中心得以擴張,同時也導致了領土擴張,以控制那些利潤高昂的貿易路線。

關於該帝國的文字記載首見於阿拉伯文獻。穆斯林征服北非以後,地理學者開始整理編輯各種資料,內容包含當時(西元800年)伊斯蘭教徒已知的世界。儘管穆斯林學者們確實描述了迦納帝國的位置,並且提及其商業關係,但所記載的社會、政府和文化與其實際帝國情況並不相符。一位名為Al-Bakri的學者曾對帝國有詳細的描述,但其資料來源是旅人們的口述故事。他宣稱迦納帝國可以發動二十萬人的大軍,弓箭手高達四萬人,甚至有騎兵部隊。

該帝國因為一度壟斷了西非的黃金交易(後來被馬里帝國取代),日常生活又幾乎都與黃金有關,迦納帝國又被稱為「黃金國度」。

歷史

西元300年前後,古迦納王國在塞內加爾河至尼日河上游之間建立。

西元7世紀後,伊斯蘭教的勢力擴張至北非,但迦納一直獨立於伊斯蘭世界之外,並進入了疆域最為遼闊的時期。

西元11世紀,摩洛哥地區伊斯蘭化穆拉比特王朝興起,於1062年入侵迦納,被擊退;不過到了1076年,穆拉比特王國終於攻陷迦納的首都昆比(昆比是否為加納帝國首都尚有爭議),逼迫當地人民改信伊斯蘭教。然而穆拉比特王朝的建設是破壞性的,它雖然征服了迦納帝國卻無法有效統治帝國原有的區域,使的各地陷入小邦林立的局面。此後雖然迦納重新獲得土地,領土卻大為縮小,僅能有效統治奧卡(Aukar)與巴西庫努(Bassikunu)[2]。最終衰微,被馬里帝國併吞。

参考文献

  1. 非洲史 世界學術譯著 國立編譯館出版 1995
  2. 非洲史 世界學術譯著 國立編譯館出版 1995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