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康延

邓康延
导演
罗马拼音Deng Kang Yan
国籍 中国
籍贯云南昆明
出生 (1958-08-26) 1958年8月26日
 中国陕西西安
职业導演作家商人
活跃年代1982年至今

邓康延(,1958年8月26日),中国作家、纪录片制作人[1]及导演。

生平

邓康延自六岁起从北京回到户口原籍地西安,读完中学后正好赶上最后一批次的“上山下乡运动”,1976年底正式插队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马额镇,第二年(1977年)通过高考顺利进入西安矿院地质系,1982年毕业分配至煤科院西安分院,任职地质工程师。同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并在各大报刊发表文字,题材多样,不限于诗歌、散文、小说、杂文等,展露其文学锋芒。

1985年拿到了《深圳青年报》的商调函,已有意南下从文。1992年正式离职科研院并奔赴深圳,投入到文化事业中,此后八年相继担任《深圳青年》编辑部主任和策划总监(1992年-1999年),再又正式接手香港《凤凰周刊》长达八年,担任主编 (2000年-2007年),后任职深圳越众影视公司董事长(2008年-2015年),从事纪录片制作相关工作,其负责拍摄的深圳题材纪录片,《深圳民间记忆》、《岁月山河深圳人》、《迁徙》、《从照片开始》、《深圳档案解密》、《深圳口述史》、《深圳梦寻》、《民间》等近百集[2],並衍生出《先生回来》全国系列展览[3]

2015年7月6日正式辞任越众影视董事长一职,任深圳国民纪录影视公司董事长一职[4]

主要作品内容

2008年

纪录片《寻找少校》:
尽管涉猎纪录片初始,圈内纪录片知名人士已经劝诫邓康延,远征军少校题材很可能无法播出,但是邓康延依旧如故,在后来一篇文章里,他这样写道:“我们既是在寻找故人故事,也是在寻找内心的安宁与历史的公正[5]。后成功做出中英文版纪录长片《寻找少校》,适逢国家肯定正面战场,这部堪为最早纪实中美远征军的纪录片,一经央视、凤凰卫视播出,反响巨大,被评为年度“中国电视纪录片十佳长片”等多个奖项,甚至引发美国《历史》频道关注。

2011年

“国家记忆——美国国家档案馆二战中缅印战场影像展”:
2010年初,邓康延和团队其他六名成员自筹资金奔赴华盛顿美国国家档案馆,历时长达两个多个月的日夜辛劳,扫描战区照片多达23000幅,复制200多万字的图片说明,并刻录了100多个小时的影像数据[6]。国家记忆”系列展览展出了二战期间美国通信兵团164照相兵连在中缅印战区拍摄的了海量中国远征军及盟军照片,绝大多数照片为全球首次公开。“国家记忆”系列展览是由深圳市越众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牵头主办,自2011年起已在深圳、重庆、台北、杭州、华盛顿、北京等多地做过巡回公益展出[7]

2012年

纪录片《先生》及《先生回来》致敬展:
从2002年开始酝酿纪录片《先生》,到正式拍摄完成,花费了邓康延十年的时间,紧接着他又致力于《先生回来》的全媒体致敬巡回展览工作[8]。《先生回来》致敬展,于2012年8月16日起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拉开序幕,五年间陆续在北京798圣之空间、南京1865凡德艺术街区、杭州中国美院、台北华山文创园、北京大学红楼五四纪念馆、广州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四川安仁先生博物馆、西安陕西美术博物馆布展。展览展示了与蔡元培张伯苓等众多民国“先生”有关的珍贵图片、手迹、影像,民国经典书刊封面和老课本等,揭示中国教育的大家身影。

2013年

纪录片《盗火者——中国教育改革调查》:
“我们已经不是在用教育的正常思维来培育人,培育灵魂向上的人。”邓康延发现,与其去谈论遥远的时空,不如将眼光重新放回当下,去记录“最切肤的痛感”。最终,在获得深圳宣传文化事业发展基金的支持后,《盗火者——中国教育改革调查》准备就绪。但正因为直戳中国教育的痛处,纪录片在《凤凰大视野》从2013年9月9日首次播出之际就遭删减,随后邓康延和其制作团队另外专门发行的完整版的十集版,邓康延从不讳言对于“教育”题材是如何的钟情。如果说最初编撰《老课本新阅读》还只是小试牛刀,那么用邓康延自己的话来说,在经过《先生》纵向回溯民国人的路途之后,终于以《盗火者》“炙烤”当下教育[9]

2014年

纪录片《布衣中国》:
邓康延总策划和制作的《布衣中国》刚启动时,已有市场合作投资,试映中已获“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节人文类亚洲制作奖,获奖评语是 :“衣服是社会的皮肤,能感知时代的冷暖……影片奇思妙想,画面干净优雅,将服装设计之美与视听语言之美融合,让人在针头线脑中,丈量出布衣中国的社会变迁。对于此类文化教育功能的纪录片,如果说《六十年三地歌》角度别致;《盗火者——中国教育改革调查》警示切肤;那么5集的《布衣中国》则心裁温暖,都赢得业内口碑和不俗的收视率[10]

创作理念[11]

邓康延自2008年成立公司之后,也受商业模式运作所困,几年间依靠深圳政府文化基金的补助,在深圳这个商业化和人文情怀兼收并蓄的移民城市里也能生存[12]。自2011年出版《老课本·新阅读》后,邓康延执着于寻找民国老课本[13],这与他做纪录片的理念也是一脉相承,无论身处什么时代,都要回归到教育上去[14]。他也同样认为纪录片不应该仅仅展现历史的沉闷,更应该鲜活动人,所以在他的历史文献片中的战火纷飞场景会用动画形式来展示民国先生的风骨形象[15]

个人荣誉

  • 《南方都市报》深港人物
  • 《新周刊》十大创新电视人
  • 《新周刊》评委会大奖
  • 《新京报》年度十大好书作者
  • 中国纪录片协会“纪录·中国”优秀製片人奖
  • 非凡时尚人物
  • 中国记忆榜十大人物

纪录片作品年表

纪录片名称担任身份上映日期所获荣誉
《寻找少校》导演2008年2009年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暨第三届“纪录·中国”的银奖; 2008-2009年度中国电视纪录片长片“十佳作品”; 2010年首届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获最佳人气大奖。[16]
《发现少校》制片人2009年
《唐卡》导演2009年
《先生》导演、编剧、制片人2012年
《孙明经:远去的金陵背影》导演2012年2013年第八届巴黎中国电影节最佳文献纪录片奖[17]
《盗火者:中国教育改革调查》制片人2013年
《布衣中国》导演2016年2014 年四川“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节人文类“亚洲制作奖”[18]

参考资料

  1. 鄧康延回望民國為歷史留證供.亞洲週刊 第31卷 52期.2017年12月30日
  2. 林军. (2015). 邓康延 纪录真性情. 花样盛年, (12), 32-37.
  3. 邓康延:深圳这就是我的城市.西科大新闻网.2016年11月9日
  4. 《深圳青年》《凤凰周刊》及纪录片,都是他呈献给深圳历史和未来的呈堂供词.南方都市报.2014年10月22日
  5. 冰点特稿:寻找少校.中国青年报.2010年1月20日
  6. 董会峰. (2013). 追寻共同的国家记忆. 中国新闻周刊, (12), 38-40.
  7. 国家记忆: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二战中缅印战场影像.人民网文史频道.2014年10月30日(01), 22-23.
  8. 刘冉. (2014). 教育乡愁:致那些无处安放的传统. 华人时刊·校长版, (01), 22-23.
  9. 紀錄片: 鳳凰大視野 《盜火者——中國教育改革調查》.明報「星期日生活」版现场教育启示录.2014年1月1日
  10. 林军. (2015). 邓康延 纪录真性情. 花样盛年, (12), 32-37.
  11. 鄧康延追尋遠去的民國精神.香港文匯報.2013年4月6日
  12. 侯燕俐, & 陈孝悦(摄影). (2012). 邓康延:打捞历史. 中国企业家, (04), 107-108.
  13. 收藏老課本 鄧康延拂開歷史之塵.中時電子報.2014年3月16日
  14. 深圳盗火者(一):“侠客”邓康延.界面新闻.2015年4月16日
  15. 邓康延拍"先生":让后代知道多些风姿矍铄的人.金羊网.2012年12月20日
  16. 深圳商报:深圳纪录片《寻找少校》四度摘奖.深圳商报.2011年11月17日
  17. 《孙明经:远去的金陵背影》获巴黎中国电影节最佳文献纪录片奖.凤凰网.2013年11月11日
  18. . [2018-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