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腊底哈勃德

那腊底哈勃德[1]緬甸語发音:[nəɹa̰ θìha̰pətḛ]1238年-1287年),旧译那羅梯訶波帝[1],是緬甸蒲甘王朝的君主,1256年至1287年在位。那腊底哈勃德是前任國王烏茲那的兒子。

那腊底哈勃德
蒲甘王朝
統治1256年–1287年
前任烏茲那
繼任觉苏瓦
出生1238年
蒲甘
逝世1287年
卑謬
配偶婭達娜邦
紹拉文
紹南
欣帕
欣毛
欣瑞
紹隆
子嗣亞扎杜
烏沙那
布瓦紹欣
底哈都
觉苏瓦
彌修烏
悉都
王朝蒲甘王朝
父親烏茲那
宗教信仰上座部佛教

生平

烏茲那的長子梯伽都與首相耶娑梯犍不和,梯伽都曾吐蔞葉渣在耶娑梯犍的衣服上。1256年,烏茲那在狩獵中意外身亡,耶娑梯犍在與大臣的會議中拿出那件仍有污漬的衣服,告訴眾人梯伽都目無尊長,不適合為王。那腊底哈勃德因此得以嗣位,梯伽都則被逮捕處死。[2][3]

統治

彌伽羅佛塔

1256年,那腊底哈勃德登基為王,隨即放逐了權臣耶娑梯犍。不久馬都八阿臘干兩地叛亂,那腊底哈勃德召回了耶娑梯犍,命他率軍平定。戰爭結束後不久耶娑梯犍壽終於德拉。那腊底哈勃德不關注政治,在經濟上也無所作為,他將精力花在了建造佛寺之上,建了彌伽羅佛塔。彌伽羅佛塔費時六年,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蒲甘百姓時有「塔成國滅」之嘆。[4][5]

元緬戰爭

元緬戰爭

1271年,忽必烈遣使要求那腊底哈勃德歸順元朝[6]1272年,那腊底哈勃德派兵攻擊內附元朝的金齒部落,虜走頭目之父阿必。[7][8]1273年,忽必烈再度遣使要求歸順,那腊底哈勃德怨使節無禮,不聽大臣的勸阻,斬殺了元使。[9]

1277年4月,那腊底哈勃德以耶娑梯犍之子阿難多畢悉為將率軍攻打金齒千額總管阿禾,與元將忽都、信苴日、脫羅脫孩戰於牙嵩延,史稱牙嵩延之戰,緬軍大敗。[10]10月,元將納速剌丁率軍劫掠了江心城(或稱江頭城)。[11]1283年,元將相吾答兒、太卜、也罕的斤率軍攻佔江心城。[12][13][14]

那腊底哈勃德驚惶失措,他拆除數百佛塔,修築蒲甘城防禦工事,繼而在1285年南逃到觉苏瓦鎮守的德拉,後又轉移至長子烏沙那鎮守的勃生,蒲甘王國境內叛亂四起。[15]那羅梯訶波帝因其懦弱的表現而被冠以稱號德由披敏(Taruk-Pyay Min),意為「對蒙古軍怯戰逃跑的王」。[16][17]1287年,那腊底哈勃德遣使至雲南乞降,元廷應允,派遣達魯花赤出使其國。[6][18]那腊底哈勃德計劃先到卑謬召集軍隊,再北上回蒲甘城,然而在卑謬,那腊底哈勃德被鎮守此地的底哈都逼迫服毒而死。[19]那羅梯訶波帝死後,元將也先帖木兒、張萬等人率軍攻破蒲甘,元緬戰事自此消停。[20][21]一說元軍不曾攻至蒲甘,而是被撣族三兄弟阿散哥也阿剌者僧加藍僧哥速率軍擊退。[22][23][24][25]

相關條目

  • 元緬戰爭

參考文獻

引用
  1. . 商务印书馆. 2009年: 1123.
  2. 《緬甸史》,戈·埃·哈威著,姚梓良譯,115頁
  3. Hmannan Yazawin 2003,第一卷,337–338頁
  4. 《緬甸史》,戈·埃·哈威著,姚梓良譯,116–118頁
  5. Htin Aung 1967,65–71頁
  6. Than Tun 1964,136–137頁
  7. 《元史》卷二百十:十二年四月,建寧路安撫使賀天爵言得金齒頭目阿郭之言曰:「乞脫因之使緬,乃故父阿必所指也。至元九年三月,緬王恨父阿必,故領兵數萬來侵,執父阿必而去。不得已厚獻其國,乃得釋之。⋯⋯」
  8. Wade 2009,20頁
  9. 《緬甸史》,戈·埃·哈威著,姚梓良譯,119–120頁
  10. 《元史》卷二百十:十四年三月,緬人以阿禾內附,怨之,攻其地,欲立寨騰越、永昌之間。時大理路蒙古千戶忽都、大理路總管信苴日、總把千戶脫羅脫孩奉命伐永昌之西騰越、蒲、驃、阿昌、金齒未降部族,駐劄南甸。阿禾告急,忽都等晝夜行,與緬軍遇一河邊,其衆約四五萬,象八百,馬萬匹。忽都等軍僅七百人。緬人前乘馬,次象,次步卒;象被甲,背負戰樓,兩旁挾大竹筩,置短槍數十於其中,乘象者取以擊刺。忽都下令:「賊衆我寡,當先衝河北軍。」親率二百八十一騎為一隊,信苴日以二百三十三騎傍河為一隊,脫羅脫孩以一百八十七人依山為一隊。交戰良久,賊敗走。信苴日追之三里,抵寨門,旋濘而退。忽南面賊兵萬餘,繞出官軍後。信苴日馳報,忽都復列為三陣,進至河岸,擊之,又敗走。追破其十七寨,逐北至窄山口,轉戰三十餘里,賊及象馬自相蹂死者盈三巨溝。日暮,忽都中傷,遂收兵。明日,追之,至千額,不及而還。捕虜甚衆,軍中以一帽或一兩靴一氊衣易一生口。其脫者又為阿禾、阿昌邀殺,歸者無幾。官軍負傷者雖多,惟蒙古軍獲一象不得其性被擊而斃,餘無死者。
  11. 《元史》卷二百十:十月,雲南省遣雲南諸路宣慰使元帥納速剌丁率蒙古、爨、僰、摩些軍三千八百四十餘人征緬,至江頭,深蹂酋首細安立寨之所,招降其磨欲等三百餘寨土官曲蠟蒲折戶四千、孟磨愛呂戶一千、磨柰蒙匡里荅八剌戶二萬、蒙忙甸土官甫祿堡戶一萬、木都彈禿戶二百,凡三萬五千二百戶,以天熱還師。
  12. 《元史》卷二百十:二十年十一月,官軍伐緬,克之。先是,詔宗王相吾荅兒、右丞太卜、參知政事也罕的斤將兵征緬。是年九月,大軍發中慶。十月,至南甸,太卜由羅必甸進軍。十一月,相吾荅兒命也罕的斤取道於阿昔江,達鎮西阿禾江,造舟二百,下流至江頭城,斷緬人水路;自將一軍從驃甸徑抵其國,與太卜軍會。令諸將分地攻取,破其江頭城,擊殺萬餘人。別令都元帥袁世安以兵守其地,積糧餉以給軍士,遣使持輿地圖奏上。
  13. 《緬甸史》,戈·埃·哈威著,姚梓良譯,120–123頁、157–160頁
  14. Than Tun 1964,136頁
  15. Coedès 1968,194頁
  16. Coedès 1968,183頁
  17. Yian 2010,125頁
  18. 《元史》卷二百十:二十二年十一月,緬王遣其鹽井大官阿必立相至太公城,欲來納款⋯⋯阿必立相乞言於朝廷,降旨許其悔過,然後差大官赴闕。朝廷尋遣鎮西平緬宣撫司達魯花赤兼招討使怯烈使其國。
  19. Htin Aung 1967,71頁
  20. 《緬甸史》,戈·埃·哈威著,姚梓良譯,123–126頁、160–161頁
  21. 《元史》卷二百十:二十三年十月,以招討使張萬為征緬副都元帥,也先鐵木兒征緬招討司達魯花赤,千戶張成征緬招討使,並虎符。敕造戰船,將兵六千人征緬,俾禿滿帶為都元帥緫之。雲南王以行省右丞愛魯奉旨徵收金齒、察罕迭吉連地,撥軍一千人。是月,發中慶府,繼至永昌府,與征緬省官會,經阿昔甸,差軍五百人護送招緬使怯烈至太公城。二十四年正月,至忙乃甸。緬王為其庶子不速速古里所執,囚於昔里怯荅剌之地,又害其嫡子三人,與大官木浪周等四人為逆,雲南王所命官阿難荅等亦受害。二月,怯烈自忙乃甸登舟,留元送軍五百人於彼。雲南省請今秋進討,不聽。既而雲南王與諸王進征,至蒲甘,喪師七千餘,緬始平,乃定歲貢方物。
  22. Aung-Thwin and Hall 2011,34–35頁
  23. Lieberman 2003,121頁
  24. Stuart-Fox 2001,88–90頁
  25. 《新元史》卷二百五十二:既而雲南王與諸將進至蒲甘,緬人誘使深入,大軍失利,死七千餘人。緬遣使謝罪納款,雲南王允之,就命其渠長為帥,定三歲一貢。
書籍
  • 《緬甸史》,戈·埃·哈威著,姚梓良譯,商務印書館,1973年出版
  • 《元史》卷二百十
  • 《新元史》卷二百五十二
  • Royal Historical Commission of Burma. 1–3 2003. Yangon: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Myanmar. 1832 (缅甸语).
  • Coedès, George. Walter F. Vella , 编. . trans.Susan Brown Cowing.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68. ISBN 978-0-8248-0368-1.
  • Yian, Goh Geo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 Htin Aung, Maung. . New York and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7.
  • Wade, Geoff. Eugene Perry Link , 编. .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9. ISBN 9789629964030.
  • Than Tun. 1. Yangon: Maha Dagon. 1964 (缅甸语).
  • Aung-Thwin, Michael Arthur; Hall, Kenneth R. . Routledge. 2011. ISBN 9781136819643.
  • Lieberman, Victor B.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ISBN 978-0-521-80496-7.
  • Stuart-Fox, Martin. . Journal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the Orient (Brill). 2001, 44 (1): 88–90. JSTOR 3632565.
前任:
烏茲那
緬甸蒲甘王國君主
1256年-1287年
繼任:
觉苏瓦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