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飲酒禮

鄉飲酒禮最早可追溯至西周,鄉州鄰里之間定期的聚會宴飲,以敬老為中心,《禮記·鄉飲酒義》載:「鄉飲酒之禮,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聽政役,所以明尊長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養老也,民之尊長養老,而後乃能入孝悌。……教之鄉飲酒之禮,而孝弟之行立矣。」上古史專家楊寬認為“起源於氏族聚落的會食制度”[1]。《禮記·射義》上說“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墻”,即是鄉飲酒禮的預演。

鄉飲酒禮,是中國流傳久遠的教化活動。

唐隆元年(710年)七月十九日,唐睿宗下詔各州要遵行實施鄉飲酒禮。《唐會要》卷二十六《鄉飲酒》條載:「鄉飲酒禮之廢,為日已久,宜令諸州每年遵行鄉飲酒禮。」明清時仍有此禮。洪武五年,朱元璋规定全国各地学校都要举行乡饮酒礼,每年春正月、冬十月舉行,學校由學官帶領,民間每百戶由里長或糧長主之。洪武十六年還頒行了《鄉飲酒禮圖式》,儀式由司正、贊禮、贊引、讀律等負責。[2] 清順治時又重新倡導,舉行鄉飲酒禮。

相關條目

注釋

  1. 楊寬:《西周史》
  2. 《明史》 志第三十二 禮十(嘉禮四 賓禮)

參考書目

外部連結

[在维基数据]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鄉飲酒禮部》,出自《古今圖書集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