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管理数据库

配置管理数据库英語:)是与IT系统所有组件相关的信息库。它包含IT基础架构配置项的详细信息。和CMDB类似的信息库已经被IT部门使用了多年,但CMDB的概念源自ITIL。在ITIL里面,CMDB是IT环境下重要部件的权威配置。CMDB帮助组织理解这些部件之间的关系,并跟踪它们的配置。CMDB是ITIL框架的配置管理流程中的基础部分。CMDB的实现一般需要“联合”,即从其它数据源,如资产管理系统,获取数据并纳入CMDB中,期间数据的控制权仍然在数据源。联合有别于ETL,期间数据是复制进CMDB的。

CMDB记录配置项,以及它们的重要属性和之间的关系。配置管理人员通常用如下三个可配置的属性来描述配置项:

  1. 技术方面
  2. 属主
  3. 关系

成功实施CMDB的关键要素是对配置项信息的自动发现,以及对信息变动的跟踪。

CMDB包含元数据,因此和元数据库的概念有重合,这两者都在大型IT机构使用。配置管理强调数据如何保持更新,这是元数据库过去以来的一个弱项。

联合配置管理数据库

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可以使用联合的CMDB(联合配置管理数据库)——一个企业级的CMDB——来积累配置、变更和其它离散来源的数据的信息[1]。目标是使用业界标准的接口,使得管理数据的提供者能够把它们的数据集成到紧密结合的、无缝的CMDB中。[2]

该标准的架构于2007年由几家CMDB的供应商的一本白皮书中提出,其中有:ASG Software Solutions、BM软件公司CA公司富士通惠普公司软件部门、IBM微软[3]。这些成员组成了CMDB联合工作组(CMDBf)[4]

2009年,分布式管理任务组标准化了CMDBf的规范,提供了跨供应商、标准化的系统管理数据联合的解决方案。[5]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