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蟹

醬油蟹韓語:),韓國五大名菜之一[1],將未經烹調的生蟹放在醬油中醃製而成,當地民眾喜愛直接將白飯加進蟹蓋內與蟹黃一起伴吃,故這道菜色又名「偷飯賊」[2]

醬油蟹

朝鮮傳統醫學認為螃蟹性寒,有助驅除春温,醬油蟹於山林經濟閨閤叢書是議全書李氏朝鮮時期的典籍中有所記載。

追源中國蟹醬,這種吃法起源很早,在《周禮》上早有記載。 蟹醬,寫作(中文:蟹胥),是一種把蟹搗爛、鹽藏酒漬而成的調味品。 後來,這種蟹醬做法發展成為了更加複雜的高級蟹醬。清代曾懿《中饋錄》內記載:用「生蟹」剁碎,以麻油先熬熟冷,並草果、面香、砂仁、花椒末、水姜、胡椒俱為末,再加鹽、蔥、醋等十味入蟹內,拌勻,「即時可食」[3]

健康風險

如在淡水或河流中生長的螃蟹,容易成為肺吸蟲等寄生蟲的宿主,由於醬油蟹的製作過程只是將生蟹放入醬油浸泡醃製,沒有經過任何高溫處理,製作過程並無法殺滅病原體。不少人誤會以為辣椒、蒜頭、豉油、烈酒醃蟹,或事先用醋清洗,可以降低健康風險,但事實上這些處理僅有調味功能。

1970、1980年代,淡水同河流受肺吸蟲污染問題嚴重,現代的螃蟹以養殖為主,大大減少了寄生蟲的機會,但由於製作過程無法保證如肺吸蟲等病原體被消滅,進食生蟹仍有機會致病。[4]

參考

  1. . 蘋果日報. 2014年10月22日 (中文).
  2. . More. 2014年10月22日 (中文).
  3. . 每日頭條. 2014年4月3日 (中文).
  4. . 蘋果日報. 2015年5月16日 (中文).

相關條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