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朝阳门石道碑
简介
重修朝阳门石道碑位于朝阳路三间房路段北侧,道路斜对面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门。2013年时,该碑所处土地四周是围墙,围墙上钉着朝阳区文化委员会2013年1月立的“北京市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牌匾。[1]
该碑立于清朝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由乾隆帝书写,记载重修朝阳门石道(今朝阳路)的缘由、经过、竣工年月。该碑曾经配有黄琉璃瓦顶的碑亭,但碑亭现已无存。[1]
重修朝阳门石道碑坐北朝南,由底座、螭首龟趺、碑身组成。整通石碑连同底座高约六七米。碑身宽约1.5米,四周刻精美花纹。碑身正面(南面)刻有满文及汉文碑文,其中汉文碑文题为“重修朝阳门石道碑文”,结尾处是“乾隆二十有六年岁在辛巳夏六月御笔”。石碑底部的文字有些已漫漶不清。碑身背面(北面)无碑文。[1]
2009年该碑被盗,仅剩底座。2010年初,偷盗此碑者被抓获。碑身及螭首龟趺随后重新安放在原址的底座上。[1]
2013年报道称,该碑破坏较严重,周边环境脏乱,垃圾遍地。三间房地区办事处规划建设管理科的工作人员表示,该碑位于一拆迁地块中,未来在开发这块拆迁地块时会对该碑加以保护。[1]
朝阳门石道最初修于清朝雍正七年八月(1729年)。根据立在八里桥东南角的雍正十一年《御制通州石道碑》记载,“修石路计长五千五百八十八丈有奇,宽二丈。两傍修土道,各宽一丈五尺,长亦如之。其由通州新城旧城至各仓门及东西沿河两道,亦皆建修石路,共计长一千五十余丈,广一丈二尺及一丈五尺不等。费帑金三十四万三千四百八十四两有奇。经始于雍正七年八月至雍正八年五月告竣。”又据立在定福庄路北的这块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修朝阳门石道碑》记载,“经始乾隆丁丑十月越庚辰七月落成”,重修被誉为“国东门孔道”的朝阳门石道,“计延袤六千六百四十四丈有奇,支户部金二十八万四千九百有奇。”自从漕运开通以后,朝阳门石道负担着比通惠河水路运输更为繁重的陆路运输任务。自大运河运抵通州张家湾的粮贡物资,以人力或畜力经朝阳门石道运到北京城内,以供中央机构、守城军队、城内居民日常所需及储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