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業五年建設計劃

重工業五年建設計劃[1],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在1936年3月提出的藍圖,提出要在中南省份(湖南湖北四川)創設工業原材料基地,為逼在眉睫的日本侵略做準備。計劃由德國軍事顧問團幫助下定稿。因為獲納粹德國的資金和技術,1936年6月落實為中德三年計劃[2]精研中德關係史的學者柯韋林(William C. Kirby)稱之為「國民黨的大躍進」。[3]

歷史

1930年1月實業部長孔祥熙提出投資2億元用以建設發電、鋼鐵、化工的五年計劃;1932年繼任實業部長陳公博提出投資16億以建設冶礦、機械、汽車的四年計劃。由於資金短缺,均為空談。至1936年3月才由資源委員會第一次提出財政上可行的藍圖[4]。預計投資2億7100萬元法幣。藍圖主要由資源委員會副委員長錢昌照負責。

相關條目

引用文獻

  1. 現館藏於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號SHA28(5965)
  2. Kirby, William C. [德國與中華民國]. 柯韋林 (中譯).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6: 236–240 [1984].
  3. Kirby, William C. . Essays in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Republic (Center for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 1983: 127–128.
  4. 程麟蓀. . 二十一世紀. 2004, 民國93年刊: 90–9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