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斷層

金山斷層為逆移斷層,由金山區向西南穿越大屯火山群,經臺北盆地北側關渡自然公園西北角,延伸至龜山塔寮坑[1],原列為存疑性活動斷層,初次活動可能在上新世晚期,大屯火山群噴發之前,且山腳斷層開始正移斷層作用之後,金山斷層可能未再有活動跡象[2]。 根據鑽探結果研判,在臺北盆地關渡以南地區,金山斷層可能位於山腳斷層上盤;在關渡以北,斷層位於山腳斷層下盤,兩斷層位置相當接近,這一點值得注意。[3]

地質

金山斷層被磺溪深厚的沖積層所覆蓋,地表已無任何斷層地形表徵。金山斷層於北投與金山之間的區域,因大屯山火山岩覆蓋的斷層,岩盤錯動難以辨認,斷層帶位置仍存爭議[4]

斷層帶上盤

  • 沖積層 : 磺溪沖積形成之金山三角洲,由安山岩石礫與沙泥組成。
  • 五指山層 : 露頭分布在磺溪上游與北投貴子坑。

斷層帶下盤

  • 桂竹林層 : 五指山層之白砂岩塊,不整合殘留在桂竹林層上,此被視為斷層帶的上下盤界線[4]
  • 南莊層 : 為白砂岩與砂頁岩,夾有薄煤層,露出於金山三角洲平原西北側。

影響

金山地形為構造陷落所造成,目前鑽探資料尚不足確認陷落範圍,及地形構成與山腳斷層及金山斷層之間的關聯[4][5]。目前中央地質調查所,已將金山斷層從「台灣北部的活動斷層」暫時除名。

參考文獻

  1. 蔡家民. (PDF).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研究所. 2014-05-01.
  2. 林啟文; 陳文山; 饒瑞鈞. (PDF).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07-09-01.
  3.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發行;《臺灣活動斷層概論》第二版
  4. 王朝興. . 中正大學應用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5-07-01.
  5. 陳文山; 游能悌; 楊小青. (PDF).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3-12-01.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