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16号

金星16号俄語:英語:,意为“金星16号”)是前苏联发射到金星航天器。该无人轨道飞行器将使用高分辨率成像系统绘制金星表面的地图。这艘航天器与金星15号完全相同,都为早期金星计划探测器的升级型。1985年6月13日接收到了该飞船的最后一次数据,当时它对地球发往维加1号飞船的信号作出了回应。

金星16号
金星 15/16号绘制的金星地形图
任务类型金星轨道器
运营方 蘇聯科学院
国际卫星标识符1983-054A
衛星目錄序號14107
任務時長 整体寿命: 1年1个月
金星期间: 9个月
航天器属性
航天器类型4V-2
制造方拉沃奇金设计局
發射質量5,300(11,700英磅)
無燃料質量4,000(8,800英磅)
任務開始
發射日期1983年6月7日世界时2点32分
載具质子K型/D-1
發射場 拜科努尔 200/40
任務終止
最後通訊1985年6月13日[1]
軌道參數
参考系金星
半長軸45,632.0(28,354.4英里)
近金星點7,081(4,400英里)
遠金星點72,079(44,788英里)
傾角92.5 
週期24 小时
金星軌道器
入軌1983年10月 11日
軌道243
金星计划
 

任务概述

金星16号于1983年6月7日世界时2点32分发射升空,并于1983年10月11日抵达金星轨道。航天器处于近极轨道,近拱点距北纬62°处小于1000公里,远拱点~65000公里,轨道倾角~90°,轨道周期~24小时。   在为期8个月的测绘作业中,它与金星15号一起对北极至北纬约30°(即约25%的金星表面)的区域进行了成像。

航天器结构

“金星16号”和金星15号飞船完全相同的,都是对金星9号金星14号探测器轨道器作部分改进而来。每艘航天器由一个5米(16英尺)长的圆筒和一端安装了直径0.6米(2.0英尺)、高1.4米(4.6英尺)合成孔径雷达(SAR)的抛物面碟形天线构成。直径1米的无线电测高仪抛物面碟形天线也位于这一端。无线电测高仪天线的电轴与圆筒轴线对齐,而合成孔径雷达的电轴则偏离航天器轴线10度。在成像过程中,无线电测高仪将与金星中心(局部垂直)对齐,而合成孔径雷达则以10度的角度向外扫描。圆筒另一端凸起部分用来存放燃料箱和推进装置,两块方形太阳能电池像翅膀般从圆柱体两侧伸出,一具2.6米(8.5英尺)的无线电碟形天线也连接在圆筒的侧面。每艘飞船的质量为4000公斤(8800磅)。   金星16和15号都配备了合成孔径雷达,在这一任务中雷达非常必要,因为没有其他东西能穿透金星的稠密的云层,同时探测器也安装了一部电脑保所有图像电脑。   探测器仪器和实验清单:

  • 极地-V型合成孔径雷达
  • 欧米茄雷达高度计
  • 红外傅里叶光谱仪 
  • 宇宙射线探测器(6个传感器)
  • 太阳等离子体探测器

为抵达金星,金星16号被发射到日心轨道上,近日点0.71天文单位远日点为1.01天文单位,轨道离心率0.17,轨道倾角2.3度,轨道周期为293天。

另请参阅

参考文献

  1. Siddiqi, Asif A. (PDF). The NASA history series second. Washington, DC: NASA History Program Office. 2018: 160. ISBN 9781626830424. LCCN 2017059404. SP2018-4041.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