鋸粉蝶
Lua错误 在Module:Autotaxobox的第170行:attempt to index a nil value
鋸粉蝶 | |
---|---|
![]() | |
臺灣亞種(P. t. formosana) 雌蝶 | |
![]() | |
臺灣亞種(P. t. formosana) 雄蝶 | |
科学分类 ![]() | |
种: | . 鋸粉蝶 P. thestylis'' |
亚种: | [[Template:Taxonomy/字符串模块出错:目标字符串是空的]]鋸粉蝶 . 鋸. thestylis |
三名法 | |
字符串模块出错:目标字符串是空的 鋸粉蝶 P. thestylis thestylis (Wallace, 1867) | |
亞種 | |
P. t. formosana |
警告:默认排序关键词“”覆盖了之前的默认排序关键词“”。
鋸粉蝶(学名:)舊有名稱「斑粉蝶」是用以形容本屬翅面具有黑黃白的斑紋,但尚有其他屬種類具有類似斑紋,原有名稱不具有代表性,且在大陸地區,亦稱Delias屬為斑粉蝶屬,為避免造成混淆,故依照本屬種類前翅邊緣具有細小的鋸齒狀構造,稱本屬為鋸粉蝶屬。本屬世界分佈約有七種左右,主要分佈從斯里蘭卡到華南地區及臺灣,臺灣地區記載兩個種類,其中一種為偶產種[1]。在臺灣地區也有人稱為:「斑白蝶」、「黃斑粉蝶」,分佈於臺灣地區低中海拔山區,偏好出現於闊葉林周邊的林緣、溪床、到路旁等環境,偏好訪花、吸水[2]。
參考文獻
- 臺灣蝴蝶保育學會季刊。
- 林葆琛,2012年5月第七版第一刷,臺灣常見的蝴蝶-低海拔篇。臺灣蝴蝶保育學會發行,柏驊印刷有限公司。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