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擺效應

鐘擺效應英語:)主要是描述人類情緒的高低擺盪現象,是選民心理的常見現象,指當某陣營在一次選舉中大勝後,大敗的陣營較易在下一次選舉收復失地,就如鐘擺向左擺後便會向右,循環不息,這主要是出於人民不想一黨持續獨大的表現。例如在歐洲不少國家,便經常出現執政黨輪替的情況。

政治選舉中的鐘擺效應並非必然定律,當中還有其他客觀未明因素,反面例子有新加坡俄羅斯菲律賓等。鐘擺效應只用於賽後解釋,而難準確用於賽前預測。最明顯的例子是美國中期選舉,無論何黨為執政黨,幾乎必遭受程度不一的失敗(國會失去部分席次,甚至失去控制權),此源於選民對執政黨的不滿,或至少是給執政黨一些警訊。這情況在1998年發生例外,當時受柯林頓彈劾案影響下,執政的民主黨反取回數個國會席次。

連鎖反應

鐘擺效應可能的連鎖反應,在多黨政治的生態下,焦點只落在兩大政黨之上。選民分為游離票鐵票,後者不過半數,而游離票選民不想一黨獨大,永遠不滿所有執政黨的政績,期望在野黨可能有新作為。而鐵票選民又太樂觀,以為此次也當長勝,積極性放鬆了!在一黨勝出後,在野黨領導人知錯,下台辭職,新人上台,承諾自我完善。在下一回選舉中,游離票相信在野黨的承諾,投票率特別高,投向在野黨,形成鐘擺效應。

相關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