钇铟锰蓝

钇铟锰蓝英語:,也叫Oregon Blue或Yin Min Blue)是一种无机蓝色颜料,于2009年由马斯·萨勃拉曼尼亚教授和他当时的研究生安德鲁·E·史密斯(英語:)在俄勒冈州立大学发现。[4][5]它是200年来第一种被人们发现的无机蓝色颜料,上一种要追溯到1802年发现的钴蓝[5][6]这种化合物拥有独特的三角双锥结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它还可以被修饰从而制造绿色、紫色和橙色颜料。[7]

钇铟锰蓝
網頁顏色#2E5090
RGBN(r, g, b)(46, 80, 144)
CMYKN(c, m, y, k)(174, 113, 0, 111)
HSV(h, s, v)(219°, 68%, 56%)
資料來源[1][lower-alpha 1]
N:代表值域介於0~255之間
钇铟锰蓝
钇铟锰蓝的晶体结构(结构中各平面层有畸变,实际晶体并没有垂直于63螺旋轴的镜面)[2]
识别
化学式YIn
1x
Mn
x
O
3
晶系六方晶系
晶体对称性P63cm[3]
晶胞参数a = 6.24 Å; c = 12.05 Å
颜色浅蓝到深蓝色

发现

钇铟锰蓝粉末

2008年,萨勃拉曼尼亚接受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委托,寻找一种新颖的材料用于电子应用。在此项目中,他对以氧化锰为原料合成的多铁性材料尤其感兴趣,于是指导自己实验室里的研究生安德鲁·E·史密斯将YInO
3
(一种铁电性材料)和YMnO
3
(一种反铁磁性材料)在1093 °C下共热,合成一种氧化物固溶体。结果,以此合成的材料并没有显著的多铁性,却有着鲜艳的蓝色。萨勃拉曼尼亚在杜邦的经验让他想到,他刚刚合成的材料或许是一种潜在的蓝色颜料,便为这一发明申请了专利。在萨勃拉曼尼亚发布了这一结果后,薛特颜料公司(英語:)联系了他,并寻求可能的商业合作。[8][9]

这种颜料拥有鲜艳的、近乎完美的蓝色,而且拥有较高的近红外反射率[1][4]在其基础化学式YIn
1x
Mn
x
O
3
上改变的比例,可以调节它的颜色,最蓝的YIn
0.8
Mn
0.2
O
3
拥有着与钴蓝CoAl
2
O
4
)接近的颜色[1]

性质与制备

钇铟锰蓝化学性质稳定,无毒、不褪色。与它的竞品群青普鲁士蓝相比,它更加耐用,在油和水中都能保持鲜艳的颜色;和会导致钴中毒且属于疑似致癌物质钴蓝相比,它也更加安全。另外,钇铟锰蓝能很好地反射红外线,因此很适合用作节能冷却涂料。[10]

钇铟锰蓝可通过将的氧化物在1200 °C左右共热来制得。[11]

商业化与流行文化

在萨勃拉曼尼亚和他的同事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后,便有不少公司开始寻求将这一材料用作商业用途。薛特颜料公司最终赢得了商业化的授权[6][10][12][13]

2016年6月,澳大利亚公司德利凡(英語:)发布了他们制造的钇铟锰蓝的简介视频[14],并随后推出了这种颜料供购买[6]

2016年7月,超微半导体公司(AMD)宣布,这一颜料因其近红外反射性质而具有良好的能效,将被用于Radeon Pro WX和SSG系列的专业GPS上。[15][16]

2017年3月,美国美术用品公司绘儿乐透露,他们计划将用一种“受钇铟锰蓝启发”的蓝色取代原先的蒲公英色,但那实际上并不含钇铟锰蓝这种物质。[6]绘儿乐举行了新颜色的命名比赛,希望选出一个更容易发音的名字,最终于2017年9月定下了“Bluetiful”这一名称。[17][18][19]新的蜡笔配色自2017年起启用。

参见

  • 国际奇连蓝
  • 无机颜料列表

脚注

  1. 更精确的sRGB颜色坐标是(45.82, 79.92, 143.51),这一坐标来自史密斯等人于2016年得到的化学式为YIn0.8Mn0.2O3的化合物,是此种颜料中最蓝的一种。

参考资料

  1. Smith, Andrew E.; Comstock, Matthew C.; Subramanian, M. A. . Dyes and Pigments. October 2016, 133: 214–221. doi:10.1016/j.dyepig.2016.05.029.
  2.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933758/figure/fig1/
  3.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933758/figure/fig1/
  4. Smith, Andrew E.; Mizoguchi, Hiroshi; Delaney, Kris; Spaldin, Nicola A.; Sleight, Arthur W.; Subramanian, M. A.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9-12-02, 131 (47): 17084–17086. ISSN 0002-7863. PMID 19899792. doi:10.1021/ja9080666.
  5. Rosenberg, Gabriel. . NPR. 2016-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3).
  6. Cascone, Sarah. . Artnet. 2017-06-19 [2019-05-15].
  7. Li, Jun; Lorger, Simon; Stalick, Judith K.; Sleight, Arthur W.; Subramanian, M. A. . Inorganic Chemistry. 2016-09-13, 55 (19): 9798–9804 [2019-06-22]. doi:10.1021/acs.inorgchem.6b01639.
  8. .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2018-05-28].
  9. .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2015-05-27 [2016-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3).
  10. Schonbrun, Zach. . Bloomberg. 2018-04-18 [2018-04-20].
  11. . ColourLe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5).
  12. .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2018-05-28].
  13. .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2015-05-27 [2016-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3).
  14. . YouTube. Derivan. 2016-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5).
  15. Carbotte, Kevin. . Tom's Hardware. 2016-07-25 [2019-05-15].
  16. . YouTube. AMD. 2016-08-15 [2016-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1).
  17. Bowerman, Mary. . USA Today. 2017-05-05 [2017-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6).
  18. Waugh, Rob. . Metro. 2017-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7).
  19. . ABC News. 2017-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4).

外部链接

  藍色系  
愛麗絲藍 天藍色 藍色 蔚藍色 天青藍 鈷藍色 矢車菊藍 深藍 丹寧布色 道奇藍 靛色 國際奇連藍 深天藍
                         
薰衣草色 午夜藍 藏青色 長春花色 波斯藍 粉末藍 普鲁士蓝 皇室藍 青玉色 鋼青色 群青色 淺藍色 哥倫比亞藍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