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

钧窑也称均窑,均州窑是宋代初年,在今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钧台建立的瓷窑。钧窑古瓷窑址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址处建有“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1]

钧瓷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歷史

钧窑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烧于,兴盛于,复烧于,延至仍继续仿制,历经千年而不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与诸窑齊名。迄今为止,在禹州境内已发现北宋钧窑遗址多达四十处,尤以神垕镇大刘山下最为集中。

禹州现存最早的《钧州志》中说:“瓷窑在州西大刘山下”。在禹州市神垕镇下白峪村和苌庄乡等地,先后出土黑、褐釉高温窑变花瓷,被陶瓷学家称为“唐钧”,它是宋代钧瓷的先声。宋“靖康之变”(1126年)后,宋室南迁,官钧窑停烧,钧瓷一时受挫。到金、元时代,钧瓷有了新的发展,各地争相仿制,风靡一时,钧窑播火全国。元末明初,因战乱和灾荒,钧窑生产渐衰。明、清时期,制瓷中心南移,北方诸名窑衰退,钧窑也基本停烧。清朝晚期,钧瓷复苏。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神垕镇烧制钧瓷者已有十余家。民国年间,因战乱、灾荒频繁,钧瓷生产举步维艰。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后,因大旱和政局混乱,艺人外流,钧瓷生产趋于停产状态。1949年以后,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被做为国礼,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特色

钧窑土脉细,釉彩有兔丝纹:红的像胭脂、朱沙,青翠的像葱,紫色如紫玫瑰等多种颜色,俗称海棠红、梅子青、茄皮紫、天兰等色彩。钧窑瓷器常发生窑变,除本色釉外还会变出其他颜色,而钧瓷的名贵正在于其独特的窑变釉色,其釉色是烧制过程中自然形成,非人工描绘,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故有“钧瓷无双”的说法,钧瓷的釉质深厚透活,晶莹玉润,有明快的流动感。

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一书中对钧窑的评论:“均州窑色如胭脂者为上,青若葱翠、紫若黑色者次之,杂色者不贵。”[2]

景德镇窑清代也烧制仿钧窑瓷器。[3]

图片

参见

参考文献

  1. 我国首座钧瓷窑炉博物馆在河南禹州建成开放
  2. 文震亨 原著. .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 ISBN 7-8603-779-9 请检查|isbn=值 (帮助).
  3. 兰浦 原著,郑廷桂 增补,连冕 编注. .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 ISBN 7806037926.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钧窑
北宋五大名窯
汝窯 · 官窯 · 哥窯 · 鈞窯 · 定窯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