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学

貨幣學拉丁語;源自希臘語:νομίζειν,nomízein,意為「钱币」)是指有關流通貨幣的研究或收集,所謂流通貨幣包括硬幣、代幣、紙幣及相關物品;同时古幣收藏家(numismatists)一詞一般指研究硬幣的學者或收藏家。学术上,貨幣學亦包括對用作抵銷債務商品交易的貨幣及其他繳納媒介的廣泛研究。

在缺乏具結構性的貨幣系統下,古人生活於一個以物易物及使用當地可找到具有內在價值的物品的社会。時至今日,於缺乏貨幣系統的群體中,小部分人仍會以物易物。早期的貨幣被認為是「咕里咕怪」(Odd and Curious)的,但於以物易的交易中使用其他商品是不可能的,即使使用的是流通貨幣(情況就如監獄中的香煙一樣)。柯爾克孜族使用馬匹作為主要的貨幣單位,並以羊皮找續零錢。[1]或許羊皮適合於貨幣學,但馬匹則不適合。多個世紀以來,很多物件被用作貨幣,如貝殼、貴金屬及寶石。

貨幣學是研究货币及其历史的学科,在考古学上十分重要,由于一些君王及历史事件没有相应史料,考古學家可以通过发掘的货币了解相应的君王面貌(如罗马帝国波斯帝国)及推断当时的大致社会经济情况,断定古物的年代。

資料來源

  1. Glyn Davies. . [2006-08-09]. ISBN 0-7083-1351-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