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伐材
間伐材,又稱為疏伐材。人工林樹木的間距較密,須將部分樹木伐除,以維持足夠的樹木間距,使樹木獲得充足陽光,樹根有擴展的空間,讓森林生長得比較理想,伐除取得的木材就是間伐材。
一般的意象,間伐材是未成熟而沒有用途,但在日本,實際上1970年代以前在人工林中種植的不少間伐材,早已超過直徑30公分。間伐材與一般建材之間,並不是構成等級上的關係。執政單位只要堅持推行長期循環型林業政策,則隨著時間的經歷,將來中大徑間伐材也能夠流通。
日本在人工林的經營,亦曾面臨與臺灣人工林經營相似的問題,對環境友善、節能低碳的林木收穫與更新造林技術體系、提升林業產能競爭力已有相當研究成果與進展,確值得學習借鏡之處。例如,日本為振興產業及因應氣候暖化與國際木材認證,對木材的生產利用需來自人工林而非天然林的開發,在林業經營尤其在人工林經營,為提高木材之自給率,由不到5%提升至20%,面臨工資高及進口材使用的壓力下,人工林經營亦面臨困境。因此積極調整人工林經營策略,不以皆伐方式生產林木,而以長伐期之間伐方式定期伐木收穫,此不僅持續生產原木,亦可減低環境的衝擊。
日本關西地區人工林經營,以保護森林、培育森林及活化森林為經營策略,以長伐期間伐生產木材的循環方式永續經營森林,已跳脫傳統的生產輪伐期概念(由50年輪伐期調整為200年甚或400年的長伐期),同時由間伐改善森林環境、森林的組成結構,維護森林的健康與完整性,減低森林的劣化,對同樣是島國生態環境的臺灣,如何在環境生態保育與永續利用木材資源之平衡發展,此人工林經營模式值得參考。
參考資料
- 汪大雄〈以日本為例談長伐期人工林疏伐作業和疏伐木之選擇〉 林業研究專訊 19:1=105 2012.02[民101.02] 頁59-63
- 飛驒御箸: 一期一會: 純日本飛驒產間伐材無垢箸
- 戶倉恆信 〈借鏡日本料理店 思索台灣林業未來〉,台湾《自由時報》2014年9月17日
- 〈間伐材的美麗與哀愁〉,綠 ‧ 建築家
- 林世宗〈日本人工林疏伐經營與林木收穫利用〉國立宜蘭大學,2013年1月15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