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郡
建置沿革
秦代
秦始於前224年置,然而郡的初名,姚鼐據《史記·陳涉世家》記載「攻陳,陳守、令皆不在」,曰「則知有陳郡矣」,認為「陳」為郡名[1]。之後多數之學人如王國維、譚其驤都沿襲此說,並謂秦設有陳郡。然而秦漢朝人敘事,本有以郡治之縣名替代郡名的習慣,如南陽郡守稱宛守,會稽郡守稱吳守,東海郡守稱郯守。傳世秦封泥有「淮陽發弩」,雲夢秦墓四號墓出土的木牘家書云「(黑夫)直佐淮陽,功反城久,〔死〕傷未可知也。」黃盛璋就對此家書作過詳細考証,認為「是秦始皇時,己有淮陽之名,不是始於漢高帝」[2]。后曉榮考証認為初名「楚郡」,後稱淮陽郡,傳統上認為是陳郡,實千古之誤」[3]。領縣可証者有:陳縣、陽安、汝陽、汝陰、南頓、長平、新蔡、慎縣、柘縣、平輿、陽夏、新郪、新陽、陽城、榆縣、朗陵、陘山、西平、上蔡、成陽、安陽、召陵、固陵、寢縣、項縣、安陵等廿七縣[4]。
西漢以後
漢初,屬韓信之楚國,後除為郡。高帝十一年(前196年)置淮陽國[5],治陈县(今河南淮阳县)。因在淮河之北,故名,为汉初同姓九国之一。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淮阳、太康、扶沟、柘城、鹿邑等县地。惠帝、呂后、文帝時屢除為郡。景帝三年(前154年)淮陽國除為淮陽郡。宣帝元康三年復置淮陽國。治陳縣(在今河南省淮陽縣一帶),屬兗州刺史部。成帝元延末年(約前8年)領九縣:陳縣、苦縣(今鹿邑縣一帶)、陽夏縣(今太康縣一帶)、寧平縣(今鄲城縣一帶)、扶溝縣、固始縣、圉縣(今杞縣圉鎮)、新平縣、柘縣(今柘城縣)。其轄境大致相當於今河南淮陽、太康、鹿邑、西華、柘城一帶。平帝元始二年(2年)有135544戶,981423人,王莽改淮陽為新平。
後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置淮陽國,封更始帝劉玄為淮陽王,未幾國除[6]。建武十五年(39年)復置淮陽國[6]。章帝章和二年(88年)改淮陽國為陳國[7]。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陳國有112653戶,1547572人,領縣有陳、陽夏、寧平、苦、柘、新平、扶樂、武平、長平9縣[8]。獻帝建安二年(197年)廢陳國為陳郡[9]。
三國魏置陳郡,領縣有陳、柘、武平、長平、項5縣[10]。西晉時陳郡併入梁國,北魏時陳郡設治項縣(今河南沈丘一帶)。隋開皇三年(583年)廢。大業中置淮陽郡,治宛丘縣(今淮陽縣一帶)。唐置陳州。
歷代國王
淮陽王
- 淮陽王(前187年—前180年)
傳位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西漢淮陽國(前187年—前180年) | ||||
第1代 | 淮陽懷王 | 劉強 | 4年 | 前187年—前183年 |
第2代 | 淮陽王 | 劉武 | 3年 | 前183年—前180年 |
- 淮陽王(前176年—前168年)
傳位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西漢淮陽國(前176年—前168年) | ||||
第1代 | 梁孝王 | 劉武 | 8年 | 前176年—前168年 |
- 淮陽王(前155年-前153年)
傳位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西漢淮陽國(前155年-前153年) | ||||
第1代 | 魯共王 | 劉餘 | 2年 | 前155年-前153年 |
- 淮陽王(前63年-9年)
傳位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西漢淮陽國(前63年-9年) | ||||
第1代 | 淮陽憲王 | 劉欽 | 36年 | 前63年-前27年 |
第2代 | 淮陽文王 | 劉玄 | 26年 | 前27年-前1年 |
第3代 | 淮陽王 | 劉縯 | 9年 | 前1年-9年 |
注釋及徵引文獻
- 姚鼐《復談孝廉書》,《惜抱軒文集》卷六
- 黃盛璋《雲夢秦墓出土的兩封家信與歷史地理問題》,《歷史地理論集》
- 后曉榮《秦代政區地理》,頁254
- 后曉榮《秦代政區地理》,254-266頁
- 《漢書·高帝紀》
- 《後漢書·光武帝紀》
- 《後漢書·和帝紀》
- 《後漢書·郡國志》二
- 《後漢書·獻帝紀》
- 錢儀吉《三國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