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布·托曼

雅各布·林博·托曼希伯來語英語:1916年6月14日-1980年6月16日),中文名又译作雅各布·塔尔蒙 [1]生於波蘭庫亞維-波美拉尼亞省林平,著名現代史學者與哲學家,曾任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教授。因為他反對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被認為是冷戰時期的自由主義份子。他曾經提出過極權主義民主學說。他认为,让-雅克·卢梭的是“极权主义民主”的始作俑者,此种政治哲学理念认为“个体只有追求和实现绝对的集体目的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雅各布·托曼
出生יעקב טלמון
(1916-06-14)1916年6月14日
波兰林平
逝世1980年6月16日(1980歲-06歲-16)(64歲)
以色列耶路撒冷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历史
机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著名學生米丽娅姆·雅德妮

人物生平

1916年,托曼生于波兰林平一个正统犹太家庭,1934年求学于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随后留学法国,随着纳粹入侵,他不得不赶赴伦敦

1943年获得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学位,其主要作品有《极权主义民主的起源》、《政治弥赛亚:浪漫阶段》以及《民族的神话及革命的意象》等。

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托曼与阿诺尔德·约瑟夫·汤因比犹太人锡安主义在历史进程中的角色和地位问题展开激烈讨论。[2]

1980年6月16日,托曼与世长辞。[3]

主要作品

  • 极权主义民主的起源[4]
  • 犹太历史的本质及其普遍意义[5]
  • 政治弥赛亚:浪漫阶段[6]
  • 独特与普遍[7]
  • 浪漫主义与革命[8]
  • 作为民族国家的以色列[9]
  • 暴力时代
  • 民族的神话及革命的意象——20世纪意识形态两极分化的起源
  • 当代的困惑与历史的狡猾

相关文献

  1. . 豆瓣.
  2. Hedva Ben-Israel, "Debates With Toynbee: Herzog, Talmon, Friedman,Israel Studies(Spring 2006), pp. 83ff; and two newspaper reports in Hebrew: Jacob Talmon, "Arnold Toynbee and His Relationship to the Jews,Haaretz, Sept. 5, 1956 and "The Exchange of Letters Between Professor Arnold Toynbee and Professor Y. Talmon following the Six-Day War,Maariv, Aug. 4, 1967.
  3. David K. Shipler, "J.L. Talmon is dead; an Israeli historian," The New York Times, 18 June 1980, p. 38.
  4. Jacob Leib Talmon. . Warburg. 1955.
  5. Jacob Leib Talmon. . Hillel Foundation. 1957.
  6. Jacob Leib Talmon. . Westview Press. 1985. ISBN 978-0-8133-0166-2.
  7. Jacob Leib Talmon. . G. Braziller. 1966.
  8. Jacob Leib Talmon; Geoffrey Barraclough. . Norton. 1979. ISBN 978-0-393-95081-6.
  9. Alfred E. Kellermann; Kurt Siehr; Talia Einhorn. .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6 December 1998. ISBN 90-411-1142-5.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