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痞

雅痞(Yuppie)又稱「雅皮士」,為外來語的翻譯,原意是英文的「Young Urban Professional」縮改寫,意為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年輕、都會、專業」者群體及其生活方式與次文化。

歐美戰後城市化進程加上科技突破中出現了這樣一群體,他們非世襲地位和財富的大家族,甚至很多是從農村苦讀脫貧而來,擠身城市社會靠自己的專業能力獲得上等中產階級水準的財富,多數是白領。約在80年代的歐美日本興起,後來也出現在亞洲四小龍社會,雅痞文化明顯表現在衣著與日用品上,追求有限經濟能力下的儘量高品味,例如少量幾件名牌衣物和飾品搭配較便宜但是精挑細選過配色的其他衣物,房屋可以較小但裝潢與飾品必須品味化,也參加咖啡館聚會或電影討論等開銷不大但看起來有思想性的休閒。[1]

雅痞文化可以看出是一種急欲擺脫農村低俗、少知識、少文藝、非時尚氣息的欲動,這些人因為受了教育和開了眼界而對於上層都會名流的生活方式有嚮往[2],然而出身與家境經濟能力不足以支持,但自己的專業能力卻又賺得了一些溫飽之外的財富,所以在自己能力下打造一種迷你版名流生活。

特征

作家、政治评论家Victor Davis Hanson曾写到:

要记住,雅痞并非是完全由收入或阶层定义的,而是20世纪后期有关自我专注的青年职人的文化现象。他们享受高薪,醉心于精致的都市生活与思想,远离、对立于低收入且狭隘的中部人面临的挑战和忧虑 [3]

博客作家、Y Combinator联合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在2016年的一篇随笔中提及雅痞时, 认为这个词是因20世纪80年代就业市场的变化导致的:

“雅痞”这个词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并非巧合。这个词现在已经很少使用,因为人们已习以为常,但在当时它是个新奇的标签。雅痞指高收入的年轻职人。这对今天的二十几岁年轻人来说不值一提——年轻职人难道不是本应该收入高吗?但在80年代以前,职业生涯初期过低的收入是职业道路的一部分。年轻人要先隐忍,一点点往上爬,回报要晚些到。所以那时雅痞们要求为他们当下的工作付(不折不扣的)市场价是十分不寻常的[4]


参考文献

  1. Hadden-Guest, Anthony The Last Party: Studio 54, Disco, and the Culture of the Night New York:1997--William Morrow Page 116
  2. Gordinier, Jeff. "The Return of the Yuppie". Details. Retrieved August 15, 2010.
  3. Victor Davis Hanson. . National Review. 2010年8月13日 [2010年8月16日].
  4. 保罗·格雷厄姆. . paulgraham.com. 2016年1月1日 [2018年1月15日].

參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