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管
雷管,是一種用來引爆炸藥的裝置。工業和軍用炸藥一般較為穩定,用明火無法引爆。必须使用其他炸藥引爆,例如雷管。
19世纪,瑞典化學家阿佛烈·諾貝爾(Alfred B. Nobel)發現矽藻土吸附硝化甘油(矽藻土炸藥)之後變得穩定,但是必須要用其他炸藥引爆,而這引爆裝置就是雷管。
構造
雷管通常是由一種稱為「ASA複合物」(ASA compound)的起爆藥與作為起爆增強劑的微量TNT、特屈兒(tetryl)或PETN封於直徑約10 mm左右的薄金屬管內構成。「ASA複合物」是疊氮化鉛(Pb(N3)2,Lead Azide)、史蒂芬酸鉛(lead 2,4,6-trinitroresorcinate, C6HN3O8Pb, Lead styphnate)與鋁粉的混合物,取英文字首為名。重氮基二硝基酚(DDNP, Diazodinitrophenol)也可被用作起爆藥以減少排入大氣中的鉛。舊式雷管用雷酸汞(Mercury(II) fulminate)當一級炸藥(起爆藥),通常會混些氯酸鉀增加效能。
分類
電氣式雷管
- 即發式電雷管(instantaneous electrical detonator,IED)。
- 短延遲式電雷管(short period delay detonator,SPD),延遲以毫秒計算。
- 長延遲式電雷管(long period delay detonator,LPD),延遲以秒計算。
- 電橋式電雷管(exploding-bridgewire detonator),使用於精確度要求在1纳秒(nanosecond)之內的原子彈引爆。
- slapper式電雷管(slapper detonator)以金屬薄膜爆炸驅動的塑膠片撞擊裝藥激發的雷管
發展歷史
雷管是由諾貝爾於1865年發明的。當時已經知道硝化甘油是一種很強烈的爆炸物,因過於敏感,在受到震動、撞擊或火化時就會爆炸,因此缺少實用價值。諾貝爾發現,硝化甘油在用矽藻土吸附之後就會非常穩定--但如何來引爆它又成了難題。經過多次實驗並付出了血的代價後,他終於發現可以用雷酸汞來引爆矽藻土吸附的硝化甘油。把雷酸汞裝在小管子裏,就成了雷管。
當時的雷管裏面就是單一的雷酸汞,它不是很穩定,與銅等接觸受潮後容易產生不穩定的雷酸鹽而發生事故。後來雷管也用疊氮化鉛,它更穩定一些。目前的雷管一般上層使用疊氮化鉛,下面使用高爆炸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