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军
靖安军是满洲国军的组成部分之一。设立时名为靖安游击队,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在关东军指导下编成的日本人、满洲人混成部队,主要进行对满洲各地抗日组织和武装集团的清剿。在中日戰爭爆发后出征华北,后改编为国防军第1师。
靖安军 | |
---|---|
存在時期 | 1932年-1945年 |
國家或地區 | 滿洲國 |
規模 | 约3,000名 |
別稱 | 红袖队 |
历史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需要警备的范围扩大,兵力捉襟见肘,借鉴日俄战争中的满洲义军和永沼挺进队的先例,决定建立以日本人为核心的日满混成部队。[1]:17,18
1931年10月中旬,由关东军参谋小松己三雄骑兵少佐担任指导,靖安游击队于奉天成立,1932年7月编成,由奉天省自治政府直辖。日本陆军预备役中尉和田劲就任满洲国陆军少将,担任司令官。顾问为有村宗吾,参谋长为宫本新上校。人员约3,000名,编为第1军和第2军,驻防于奉天大西边门外的东大营。干部中2/3为日本人。自日本募集了一些17、18岁的中学毕业生,编为少年队、少年候补生队,配属于第2军。少年队作为将来的接班人专门接受指导。靖安游击队由于佩戴红色袖标而被称为“红袖队”。[2]:43,44[3]:465
1932年,靖安游击队划归满洲国军政部管理,改名为“靖安军”[2]:43,44。起初靖安游击队的干部为了争取特别待遇,设立了特务机关,向政府要求大量的经费[1]:17,18。满洲国军事顾问团对本是一介预备役中尉的和田司令的能力不甚信任。军事顾问佐佐木到一大佐将军政部的改编方案交给靖安军,并强硬表示“要么按照此方案改编,要么直接解除武装。”虽然一部分日系军官大为愤慨,最终还是同意了改编方案。军饷与其他部队等量,特有的红袖章也被取消,使用襟章[1]:17,18。司令官由藤井重郎少将接任,改编为步兵第1团、第2团、骑兵团、炮兵团。美崎丈平上校任步兵第1团团长,辅佐藤井司令官。此后靖安军在满洲国各地清剿匪贼[2]:43,44。
1937年7月7日,中日戰爭爆发,中国国民革命军第84师(师长高桂滋)越过长城进入满洲国。关东军要求满洲国军出击,8月1日,在承德市以靖安军为核心[2]:240-242组建热河支队,支队长为藤井重郎少将。热河支队向占有长城制高点的中国军队发动攻击,前期陷入苦战,藤井支队长阵亡。此后美崎上校继任支队长,重整阵容,击退中国军队,并前进至察哈尔(即南口战役)。热河支队担当了守卫补给线和清扫残敌的任务。1938年,热河支队凯旋,经历战斗19场,死伤60余名,失踪143名[2]:105-107。
靖安军此后改编为满洲国防军第1师,也称靖安师,师长为秋山秀少将,驻地为锦县。1945年1月,下辖的步兵第37团编入铁石部队,被派往华北的冀东地区。7月15日,第1师移驻勃利,锦县仅留构筑阵地的士兵。8月9日,苏联开始对日作战,侵入满洲国。此时尽管部队接到了作战准备的命令,由于军心动摇,出现了逃兵和叛乱。第1师的日系军官此后向哈尔滨移动,在8月26日得知日本已经投降,师长宣布部队解散。[2]:105-107
编制
1933年(大同2年)1月时靖安军编制如下:靖安军司令部,司令官藤井重郎少将[4]:116,下辖2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1个炮兵团及卫队、汽车班、军犬班、信鸽班。步兵第1团团长美崎丈平上校,辖本部、3个步兵营、机关枪连、迫击炮连、补充连。步兵第2团团长赤泽三六上校,编制与第1团基本相同,无迫击炮连,有轻迫连。骑兵团团长山崎积上校,辖本部、3个骑兵连、机关枪连、补充连。炮兵团团长柴田润人中校,辖本部和2个炮兵连。[5]:十四1933年8月共有3,760人[6]:163。1934年7月有2,769人[6]:170。
1945年时为满洲国防军第1师,师长秋山秀少将,隶属第11军管区(司令官郭若林中将)。下辖步兵第36团、第37团(派往华北)、骑兵第45团、炮兵团、通信连、辎重队、高射炮排、无线电台、信鸽通信班。[6]:186
关联项目
参考资料
- 牧南恭子. . 創林社. 2004. ISBN 978-4906153169 (日语).
- 小澤親光. . 柏書房. 1976. ASIN B000J9JA44. NCID BN06652622 (日语).
- 史丁.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09. ISBN 9787801907448.
- 防衛研修所戦史室. . 朝雲新聞社. 1969 (日语).
- . 国立公文書館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5) (日语).
- 藤田昌雄. . 光人社. 2004. ISBN 978-4769811688 (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