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生物因子

生物學生態學中,非生物圈因子是指環境中影響生物體的化學和物理部分,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與生物相關的非生物因子和現象支撐了生物圈。

定義

在生物學和生態學中,非生物因子包括影響生物體中生長,維持和繁殖方面的物理條件和非生物條件。其中包括由生物從環境中取得來利用的物質、或從環境中攝取的必需養分。[1][2]

一個生態系統的所有非生物成分都可被稱為非生物因子,如空氣和水是非生物因子。[3]

例子

在生物學中,非生物因子可以包括水,光,輻射​​,溫度,濕度,大氣和土壤。宏觀上來看,氣候往往會影響地球上的每一個層面,所以海洋或陸地環境中的壓力、水和空氣的流動也可以是非生物因子。[4]

所有這些因素都會以不同程度來影響各式各樣的生物體。例如當陽光很少或沒有陽光的時候,植物可能會因為沒有得到足夠的陽光,來完成光合作用的循環,進而枯萎和死亡。非生物因子會嚴重影響生態系的行成,例如,因為降水的密度不同,導致雨林生態系和沙漠生態系中植物和動物的種類與多樣性的區別。[5]

参考文献

  1. Ricklefs, R.E. 2005. The Economy of Nature, 6th edition. WH Freeman, USA.
  2. Chapin, F.S. III, H.A. Mooney, M.C. Chapin, and P. Matson. 2011. Principles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ecology. Springer, New York.
  3. Water Quality Vocabulary. ISO 6107-6:1994.
  4. Hogan, C. Benito. . Encyclopedia of Earth. Washington,D.C.: 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 and the Environment. 2010 [2015-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8).
  5. . Department of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Biology, University of the Western Cap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4-2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