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實踐研究院
革命實踐研究院(簡稱革實院),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設在臺北市的常設組織,1999年10月至2017年名為國家發展研究院(簡稱國發院)。
「革命實踐研究院院舍」秋瑾堂、育樂室、民眾會堂、保健所 | |
---|---|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 |
登錄等級 | 歷史建築 |
登錄公告日期 | 2014年10月9日 |
位置 | 中華民國臺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一段290號 |
詳細登錄資料 |
革命實踐研究院司令臺 | |
---|---|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 |
登錄等級 | 歷史建築 |
登錄類別 | 司令臺 |
登錄公告日期 | 2014年6月19日 |
位置 | 中華民國臺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一段321號 |
詳細登錄資料 |
沿革
1949年,大陸局勢逆轉,總裁蔣中正決心加強黨政軍幹部訓練,以發揚革命精神。7月初,蔣中正手令籌設,並於7月26日核定名稱為「革命實踐研究院」[1]。10月16日,第一期研究員入院受訓,「革命實踐研究院」乃正式成立。研究院成立於草山,稱「陽明山莊」,由蔣中正自兼院長,萬耀煌為主任[2]:137。革命實踐研究院開學,蔣說明成立研究院之意義,在使受訓幹部,厚植踐履篤行之志節[3]:62。協助政府機構播遷台北,政府要員、國民大會代表、學者專家及國軍各部陸續撤往台灣。
1950年1月5日,蔣中正在革命實踐研究院講:「要構成一個公正無私的監察系統,要選擇最積極優秀的幹部來充任政工人員,務使命令貫徹,紀律嚴明。而要作到這一步,首先就要從改革政工制度作起。」[4]3月,蔣中正於陽明山革命實踐研究院講述「復職的使命與目的」,說明革命失敗之原因,與今後成功之要旨[3]:64。4月,蔣中正蒞臨革命實踐研究院講演「民族正氣」,闡釋「養氣持志」、「自反工夫」之意義[3]:64。5月16日,蔣中正在革命實踐研究院講演「軍人魂」,又名「革命軍人成功成仁之要義」[3]:64。
1951年11月,蔣中正於革命實踐研究院講演述「改造教育與變化氣質」[3]:69。1952年4月,蔣中正於革命實踐研究院講演述「土地國有的要義」[3]:70。
1953年,蔣在陽明山(台北市士林區)重新成立「革命實踐研究院」,分批整訓各級人員,加強思想灌輸,形成「革命實踐運動」[5]:118。因陽明山莊房舍不足,於1953年7月於臺北木柵(今文山區)開山填地,趕建了中興山莊,同年年底正式開班,馬鶴凌即第一批學員[6],1959年10月1日,陽明山莊原址撥交直屬總統府之國防研究院使用,以培訓能研究攻略與戰略綜合運用的黨、政、軍高層領導人才,革命實踐研究院則遷往中興山莊與分院合併,1975年9月28日又以交換使用權方式遷回陽明山莊,黨部自購的中興山莊則移交國防部「青屯」使用,1994年1月19日革命實踐研究院二度遷往中興山莊,為因應臺灣客觀社會劇烈變遷,1999年10月31日易名為國家發展研究院,悄悄卸下培育國民黨菁英幹部50年的老招牌。1994年1月再遷回木柵。陽明山院本部與木柵分院的定位是分工而互補的,陽明山莊本院之教育目的,在造就反攻大陸聯合作戰的幹部,使能勝任黨、政、軍各部門的領導及幕僚業務,工作對象主要是對大陸,中興山莊分院之教育目的,則是以建設台灣為重心,造就地方重要幹部,強化黨在地方工作中的基礎,如何根據三民主義中的原則,來建設臺灣,工作目標主要是臺灣。[7]
在蔣中正去世後,院長名位永遠保留,用申崇戴之赤誠,並自1975年7月1日起明定革命實踐研究院直隸於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8]:23。
2000年10月25日,革命實踐研究院經國民黨第15屆中央委員會第154次中常會通過,改名為「國家發展研究院」,簡稱國發院,一般稱國民黨國發院。
2017年10月18日,國民黨中常會將通過重新恢復舊稱「革命實踐研究院」[9]。
組織沿革
國家發展研究院原設教輔處、研究處兩單位,負責國民黨教育訓練工作,依據黨部年度中心任務,會同中央各單位辦理各種班期訓練,弘揚國民黨中心思想與理念論述,為黨舉才、厚植基層實力[8]:27。
歷任首長
- 革命實踐研究院(1949年12月9日-1950年,遷往臺灣)
- 革命實踐研究院草山分部
姓名 | 備註 |
---|---|
革命實踐研究院草山分部 | |
蔣中正 | 自兼院長,(1949年10月16日-1949年10月31日)。萬耀煌為主任 |
陳誠 | 代理,(1949年10月31日-1950年5月21日),而後成立「革命實踐研究院軍官訓練團」 |
- (實踐學社)陽明山革命實踐研究院軍官訓練團主任(圆山军官训练团、白团)
姓名 | 任期 |
---|---|
(實踐學社)陽明山革命實踐研究院軍官訓練團主任(圆山军官训练团、白团) | |
彭孟緝 | 1950年5月21日-1950年8月1日 |
- (實踐學社)陽明山革命實踐研究院軍官訓練團主任(石牌訓練班、高級班)
姓名 | 任期 |
---|---|
(實踐學社)陽明山革命實踐研究院軍官訓練團主任(石牌訓練班、高級班) | |
彭孟緝 | 1950年8月1日,訓練場所由圓山遷到石牌(今石牌國中)。(1950年8月1日-1952年6月) |
- 陽明山革命實踐研究院主任(黨政軍聯合作戰研究班)
姓名 | 任期 |
---|---|
陽明山革命實踐研究院主任(黨政軍聯合作戰研究班) | |
彭孟緝 | 1952年6月-1954年 |
楚嵩秋 | 1954年6月26日-1954年9月26日 |
蔣中正:浙江奉化人 | 1949年10月-1975年4月。(1956年5月,任總統後,即親兼革命實踐研究院主任) |
張其昀 | 1958年-1972年 |
袁守謙 | 1963年-1967年(守謙將軍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 |
李煥:湖北漢口人 | 1975年8月6日-1978年6月14日 |
蔣彥士:浙江杭州人 | 1978年6月14日-1988年1月 |
李登輝:臺灣臺北人 | 1988年1月-1988年12月 |
莊懷義 | 1994年- |
蔡璧煌 | 1997年12月 - 2002年8月 |
- 中國國民黨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
姓名 | 任期 |
---|---|
中國國民黨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 | |
關中 | 2002年-2005年 |
陳大代 | 2009年7月24日-2011年9月4日(國民黨第九次動員令於2011年6月25日-9月4日舉辦時) |
高輝 | ?-2014年2月12日 |
郭壽旺 | 2014年5月~2015年1月 |
吳肇銘 | 2015年2月~2016年3月 |
林忠山 | 2016年6月~2017年7月 |
- 中國國民黨革命實踐研究院院長
姓名 | 任期 |
---|---|
中國國民黨革命實踐研究院院長 | |
林火旺 | 2017年9月~2020年3月25日 |
羅智強 | 2020年3月26日至今 |
著名學員
序 | 學員 | ||
---|---|---|---|
1 | (軍)黎玉璽 | 四川達縣人,革命實踐研究院圓山軍官團高級班第二期畢業、實踐學社聯戰班第四期畢業、革命實踐研究院聯合作戰研究班第六期畢業 | |
2 | (軍)郝柏村 | 江蘇鹽城縣人,革命實踐研究院圓山軍官團高級班1951年畢業 | |
3 | (軍)宋長志 | 遼寧遼中縣人,中華民國一級上將 | |
4 | (軍)高安國 | 本籍湖南省湘陰縣,革命實踐研究院研究班第08期畢業 | |
5 | 蔣孝嚴 | 父籍浙江奉化縣,革命實踐研究院研究班第11期結業 | |
6 | 袁達三 | 河南省臨漳縣,革命實踐研究院第13期 | |
7 | 廖正豪 | 台灣省嘉義縣人。革命實踐研究院研究班第17期 | |
8 | 馬英九 | 民國71年革命實踐研究院革命實踐講習班第24期 自述節錄 | |
9 | 焦仁和 | 河北清河人,曾任革命實踐研究院講座 | |
10 | 王甲乙 | 1965年9月於革命实践研究院党政建设研究班第21期結業。1968年7月,革命实践研究院战地政务研究班第25期。1968年9月至10月,革命实践研究院行政管理研究班第1期。 | |
11 | 林志嘉 | 出身台灣台北縣五股林家。革命實踐研究院第31期副學員長 | |
12 | 吳碧珠 | 出身臺北市士林區,革命實踐研究院第46期結業 | |
13 | 陳福海 | 福建省金門縣縣民,革命實踐研究院82年研習班結業 | |
14 | 劉政鴻 | 台灣省苗栗後龍閩南人。革命實踐研究院第111期結業(1991年) | |
15 | 張榮味 | 台灣省雲林馬光閩南人。革命實踐研究院第229期結業 | |
16 | 李來希 | 台灣省臺北市人。反對年金改革主要領導人,參與籌組軍公教聯盟黨,為其終身黨員。其以爭議言論而聞名。 |
參見
參考文獻
- 國民黨國發院改回「革命實踐研究院」,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網頁資料,首頁>史料故事>中國國民黨蔣中正總裁指示創設革命實踐研究院(1949.7.8)
- 高純淑. . 呂芳上主編 (编). . 香港: 天地圖書. 2014.
- 陳雷等編著. .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78-06-01.
- 蔣介石:〈國軍失敗的原因及雪恥復國的急務〉,刊秦孝儀主編:《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二三,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4年,第94頁
- 陳鐵健、黃道炫著:《蔣介石與中國文化》,香港:中華書局,1992年4月
- 習賢德:〈馬鶴凌、馬英九父子與革命實踐研究院〉,《傳記文學》第八十八 第六期,第5頁
- 習賢德:〈馬鶴凌、馬英九父子與革命實踐研究院〉,《傳記文學》第八十八 第六期,第4頁
- 革命實踐研究院特刊,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1995年10月
- 國民黨國發院改回「革命實踐研究院」,中時電子報/中央社電,2017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