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霁
生平
韦霁在北周官至使持节、开府仪同大将军,封安邑县开国伯[1],隋朝官至太常少卿[2][3][4][5]。大业十年(614年),隋炀帝杨广前往望海镇,在秃黎山设置祭坛,用祃祭祭祀黄帝,诏令太常少卿韦霁和博士褚亮上奏定夺祭祀的礼仪[6]。
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隋炀帝派遣江都通守王世充率领江淮精兵,将军王士隆率领邛部黄蛮兵,河北大使太常少卿韦霁、河南大使虎牙郎将王辩等人各自率领所统帅的军队一起前往东都洛阳,讨伐李密[7]。九月,王世充、韦霁、王辩以及河内通守孟善谊、河阳郡尉独孤武都各自率领军队在东都会师,只有王士隆误期限没到[8]。十二月,越王杨侗派遣韦霁等人率领东都留守兵三万人受王世充调度指挥[9]。开明元年四月戊申(619年5月28日),已称帝的王世充任命韦霁出任尚书右仆射[10]。开明二年(620年)十月,韦霁的马长出犄角,长在脖子处[11]。
家庭
参考资料
- 戴, 应新, , 《文博》, 1991年, (第05期): 54–59
- 《北史·卷六十四·列传第五十二》:寿弟霁,位太常少卿、安邑县伯。
- 《隋书·卷四十七·列传第十二》:寿弟霁,位至太常少卿,安邑县伯。
- 《周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三》:孝宽有六子,总、寿、霁、津知名。
- 《北史·卷六十四·列传第五十二》:孝宽有六子,总、寿、霁、津知名。
- 《隋书·卷八·志第三》:是岁也,行幸望海镇,于秃黎山为坛,祀黄帝,行祃祭。诏太常少卿韦霁、博士褚亮奏定其礼。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四》:秋,七月,炀帝遣江都通守王世充将江、淮劲卒,将军王隆帅邛黄蛮,河北大使太常少卿韦霁、河南大使虎牙郎将王辩等各帅所领同赴东都,相知讨李密。霁,世康之子也。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四》:王世充、韦霁、王辩及河内通守孟善谊、河阳郡尉独孤武都各帅所领会东都,唯王隆后期不至。
- 《资治通鉴考异·卷九》:考异曰:隋书、北史李密传曰:“世充复移营洛北,南对巩县,其后遂于洛水造桥,悉众以击密。密出击之,官军稍却,自相陷溺者数万人;世充仅而获免,不敢还东都,遂走河阳。其夜,雨雪尺余,众随之者死亡殆尽。”王世充传曰:“充败绩,赴水溺死者万余人。时天寒大雪,兵士既渡水,衣皆霑湿,在道冻死者又数万人。”蒲山公传曰:“世充移营就洛水之忠,与密隔洛水以相望;密乃筑长城,掘深堑,周回七十里以自固。十五日,世充与密战于石窟寺东,密军退败,世充渡洛水以乘之,逼仓城为营 堑,密纵兵疾战,世充兵马弃仗奔亡,沈溺死者不可胜数。密又令露布上府曰:‘世充以今月十一日平旦屯兵洛北,偷入月城。其月十五日,世充及王辩才等又于仓 城北偷渡水南,敢逼城堞。’河洛记曰:十六日,“充与密战于石窟寺东。”又曰:“其夜,遇风寒疾雨,士卒冻死,十不存一,充脱身宵遁,直向河阳。”余如蒲 山公传。略记曰:“辛酉,王世充等移兵洛北,仍令诸军临岸布兵,军别造浮桥,桥先成者辄渡。既前后不一,而李密伏发,我师败绩,争桥赴水溺死者十五六。” 杂记曰:“十二月,越王遣太常少卿韦霁等率留守兵三万并受世充节度;”又曰:“王辩纵等败,众军亦溃,争桥赴水,死者太半,王辩纵等皆没,淮世充败免,与 数百骑奔大通城,败兵得还者,于道遭大雨,冻死者六七千人。世充停留大通十余日,惧罪不还。十四年,正月,越王遣世充兄世恽往大通慰谕,赦世充丧师之罪。”按李道玄劝进于李密表云:“于时律始太蔟,未宜霡霂,而澍雨忽降,冻殕将尽。”今参取众书,日从蒲山公传,雨从河洛记。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七》:戊申,王世充立子玄应为太子,玄恕为汉王,余兄弟宗族十九人皆为王。奉皇泰主为潞国公。以苏威为太师,段达为司徒,云定兴为太尉,张仅为司空,杨续为纳言,韦节为内史,王隆为左仆射,韦霁为右仆射,齐王世恽为尚书令,杨汪为吏部尚书,杜淹为少吏部,郑颋为御史大夫。
- 《新唐书·卷三十六·志第二十六》:武德三年十月,王世充伪左仆射韦霁马生角,当项。
- 王其祎,周晓薇编著;王庆卫,樊波助理;毛汉光,耿慧玲顾问. . 北京市: 线装书局. 2007年10月: 152. ISBN 9787801065889 (中文(中国大陆)).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