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程
音程(interval),指的是一個特定樂音體系中,兩樂音之間的距離。西方音樂體系中,音程由度數和音數決定。其中較低的音稱為根音(下方音),較高的音稱為冠音(上方音)。[1]:87、88 音程有旋律音程、和聲音程、單音程、複音程、協和音程、不協和音程等多種分類方法。
音程結構
音程的概念是從樂譜中的記譜方式所得出,而並非靠聽覺來分辨,特別是鋼琴一類的鍵盤樂器,因為十二平均律的原故,異名同音的處理方法都是按同一個鍵,因此樂譜上不論是標示是F、E♯或是G,鋼琴上都是按著同一個琴鍵,但在音程的計算上,F、E♯和G的計算方法和歸類便完全不同,因此,如果将两个音单独拿出来,純以聽覺並不是解釋音程的最好方法,因为在没有音乐上下文环境的情况下单独拿出两个音,听觉上是无法分辨等音程的。
計算音程,必須以下列兩個元素作為指標:
音級
音級是指兩音之間包括幾個基本音。在樂理上,習慣以「度」來表示兩音之間的距離。在五線譜中,每個「線」、每個「間」都代表一個音級,當兩個音在同一個「線」或「間」時,稱為一度。若兩個音是在相鄰的「間」與「線」上,就稱為二度。其它度數以此類推。
例如以A為根音,分別以F、E♯、G為冠音:
- A-F:六度(A、B、C、D、E、F)
- A-E♯:五度(A、B、C、D、E)
- A-G:七度(A、B、C、D、E、F、G)
根音\冠音 | C | D | E | F | G | A | B |
---|---|---|---|---|---|---|---|
C | 1度 | 2度 | 3度 | 4度 | 5度 | 6度 | 7度 |
D | 7度 | 1度 | 2度 | 3度 | 4度 | 5度 | 6度 |
E | 6度 | 7度 | 1度 | 2度 | 3度 | 4度 | 5度 |
F | 5度 | 6度 | 7度 | 1度 | 2度 | 3度 | 4度 |
G | 4度 | 5度 | 6度 | 7度 | 1度 | 2度 | 3度 |
A | 3度 | 4度 | 5度 | 6度 | 7度 | 1度 | 2度 |
B | 2度 | 3度 | 4度 | 5度 | 6度 | 7度 | 1度 |
音程分類
音級與音數,就是構成音程的兩個要素。在這麼多音級、音數的排列組合中,每種組合都有它們自己的特性(音數不同,度數相同,聲響效果不同)。
在樂理上,主要有七種基本型態:大音程、小音程、純音程(又稱完全音程)、增音程、減音程、倍增音程、倍減音程。而從這些基本型當中,又可依據音程內含的「音級」、「音數」再往下細分,列舉如下[lower-alpha 1]:
半音數 | 音数 | 一度 | 举例 | 二度 | 举例 | 三度 | 举例 | 四度 | 举例 | 五度 | 举例 | 六度 | 举例 | 七度 | 举例 | 八度 | 举例 |
---|---|---|---|---|---|---|---|---|---|---|---|---|---|---|---|---|---|
0 | 0 | 纯 | C-C | 减 | E-F♭ | ||||||||||||
1 | ½ | 增 | C-C♯ | 小 | E-F | 倍减 | D-F | ||||||||||
2 | 1 | 倍增 | D♭-D♯ | 大 | C-D | 减 | D♯-F | ||||||||||
3 | 1½ | 增 | C-D♯ | 小 | D-F | 倍减 | D♯-G♭ | ||||||||||
4 | 2 | 倍增 | G♭-A♯ | 大 | C-E | 减 | D♯-G | ||||||||||
5 | 2½ | 增 | F-A♯ | 纯 | C-F | 倍减 | C♯-G♭ | ||||||||||
6 | 3 | 倍增 | F-A | 增 | F-B | 减 | B-F | 倍减 | C♯-A | ||||||||
7 | 3½ | 倍增 | F-B♯ | 纯 | C-G | 减 | C♯-A♭ | ||||||||||
8 | 4 | 增 | C-G♯ | 小 | E-C | 倍减 | D-C | ||||||||||
9 | 4½ | 倍增 | D♭-A♯ | 大 | C-A | 减 | D♯-C | ||||||||||
10 | 5 | 增 | C-A♯ | 小 | D-C | 倍减 | G♯-G'♭ | ||||||||||
11 | 5½ | 倍增 | C-A | 大 | C-B | 减 | G-G'♭ | ||||||||||
12 | 6 | 增 | C-B♯ | 纯 | C-C' | ||||||||||||
13 | 6½ | 倍增 | C-B | 增 | C-C'♯ | ||||||||||||
14 | 7 | 倍增 | C-C' |
上表中提及了兩個現時極罕用的音程名稱:「倍增」(英語:)及「倍減」(英語:)音程。從理論層面,倍增及倍減音程是存在的,但作曲家實際記譜時,通常都會考慮音高的標示會否令演奏者出現混淆不清的情況,亦會顧及在調性,和聲,模進等其他因素是否相配合。「倍增」和「倍減」音程與雙升號()或雙降號()亦有著密切的關係,撇除刻意的寫法,一般來說,同時間或鄰近同時出現雙升號或雙降號的情況是極罕見的。
事实上,倍倍增/减、倍倍倍增/减以及倍倍倍倍增/减也是理论上存在的,例如B-F'就是一个倍倍倍倍减五度音程,但是出于同样的原因,这些音程在实际作品中出现的几率更加的罕见,可以说是几乎没有。
即使是現代音樂,同樣作曲家亦會以演奏者的角度去考慮記譜。如十二音技法中雖然容許異名同音的記譜方式,但作曲家決定採用升音或降音,最終還是要從樂句,甚至是觀感去考慮。出現太多不切實際的記音,往往令人覺得作曲家專業度不足的印象。這也說明了倍增音程及倍減音程一直以來都不被重視的原因。
在一般的公開音樂考試中,考生在聽力測試部份只需要使用大音程、小音程、純音程及三全音的名稱作答便可以,而書寫部份亦只會涉及使用增音程和減音程,倍增音程及倍減音程早已摒除在考核內容之外。
單與複
八度以內的音程稱為“單音程”,超過八度則為“複音程”,但增八度和倍增八度仍是單音程。[1]:96
每个复音程都有对应的单音程,将复音程的度数减去七,如果得数小于等于八,则该音程为原复音程所对应的单音程,如果大于八,则将其得数继续减七,直到小于等于八为止。
協和與不協和
聽起來和諧的音程即“協和音程”,反之則為“不協和音程”。最和諧的是純一度和純八度,它们属于完全协和音程,其次是純四度和純五度,它们也属于完全协和音程;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為不完全協和音程;大小二度、大小七度和所有增/減音程、倍增/倍減音程都是不協和音程。[1]:97
但實際上還存在其他的定義,文藝復興音樂時代,純五度、八度、大小三度、大小六度被視為協和音程,所有其他音程都是不协和音程,就連純四度都曾在1473年被约翰内斯·廷克托里斯描述為不协和音程。[2]
事实上,在古典和声学与对位法中,纯四度若出现在低声部与上方任意声部间,则被视为不协和音程;而如果是出现在两个上方声部间,且此时有一个比这两声部更低的声部同时演奏,则这个由上方两声部组成的纯四度被视为协和音程。所以六和弦是协和和弦,而四六和弦则被视为需要解决的不协和和弦,不能够单独使用,所以四六和弦只有三种用法——经过的四六和弦、辅助的四六和弦、和终止四六和弦(其实就是把低音上方的四度音和六度音当做倚音——即和弦外音来处理)。
等音程
两个音程孤立听时,音响效果完全一样,只是写法和意义不同,这种音程,就叫“等音程”[1]:99
半音数 | 倍增音程 | 增音程 | 自然音程 | 减音程 | 倍减音程 |
---|---|---|---|---|---|
0 | 纯一度 | 减二度 | |||
1 | 增一度 | 小二度 | 倍减三度 | ||
2 | 倍增一度 | 大二度 | 减三度 | ||
3 | 增二度 | 小三度 | 倍减四度 | ||
4 | 倍增二度 | 大三度 | 减四度 | ||
5 | 增三度 | 纯四度 | 倍减五度 | ||
6 | 倍增三度 | 增四度 | 减五度 | 倍减六度 | |
7 | 倍增四度 | 纯五度 | 减六度 | ||
8 | 增五度 | 小六度 | 倍减七度 | ||
9 | 倍增五度 | 大六度 | 减七度 | ||
10 | 增六度 | 小七度 | 倍减八度 | ||
11 | 倍增六度 | 大七度 | 减八度 | ||
12 | 增七度 | 纯八度 | 减九度 |
上表中同一横行的音程互为等音程,它们的半音数相同,但音程度数和音程性质不同。
音程的转位
转位是指音在音程中的互换,音程中的两个音如果低音向上提高八度,或高音向下移动八度,并使得原音程中的冠音变成了新音程中的根音、原音程中的根音变成了新音程中的冠音,这样构成的音程称为转位音程。
音程转位后性质大多会变化,大音程转位后会变成小音程,小音程转为大音程,增音程转为减音程,减音程转位增音程,唯独纯音程(港台称完全音程)转位后不变化。每个音程有一个转位,如下表所示:
原来的音程度数 | 转位后的音程度数 |
---|---|
1 | 8 |
2 | 7 |
3 | 6 |
4 | 5 |
5 | 4 |
6 | 3 |
7 | 2 |
8 | 1 |
原来的音程性质 | 转位后的音程性质 |
---|---|
倍增 | 倍减 |
增 | 减 |
大 | 小 |
纯(港台称完全) | 纯(港台称完全) |
小 | 大 |
减 | 增 |
倍减 | 倍增 |
注释
- 所謂的倍減二度、減一度、倍減一度在樂理上並沒有定義。
参考文献
- 李重光. . 湖南文藝出版社. 2009.
- Drabkin, William (2001). "Fourth".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second edition, edited by Stanley Sadie and John Tyrrell.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