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鏡

韻鏡是現存最古的韻圖,作者不詳,推測成書於五代時期。北宋時因避宋太祖祖父諱而改名"韻鑑"。南宋張麟之校正刊行(初刊1161年、第二刊1197年、第三刊1203年)。傳入日本後受日本學者詳細研究,產生所謂“韻鏡學”。

內容

韻鏡基本遵從廣韻體系,將廣韻二百零六韻分為十六攝,根據韻頭的差異(等呼)分為四十三轉:通攝(4轉)、江攝(1轉)、止攝(7轉)、遇攝(2轉)、蟹攝(4轉)、臻攝(4轉)、山攝(4轉)、效攝(2轉)、果攝(2轉)、假攝(2轉)、宕攝(2轉)、梗攝(4轉)、流攝(2轉)、深攝(1轉)、咸攝(3轉)、曾攝(2轉)。每張圖根據轉與呼命名為「内轉第一開」等。横軸根據聲母分為七音,又根據清濁各分為四類。縱軸依廣韻韻目及四等安排。表中每格填以廣韻中音節的代表字,不存在的音節以圈表示。

參考文獻

  • 張麟之《韻鏡》,張麟之子儀慶元丁巳重刊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韻鏡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