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塔巴 (2019年)

颱風塔巴英語:,國際編號:1917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82019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Nimfa)是2019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7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塔巴」(馬來語)一名是由馬來西亞提供,意即叉尾鲇學名),為一種淡水鯰魚類,魚身巨大,是當地體積最大的淡水魚。[1][2]

颱風塔巴
(英文)
路徑圖
颱風塔巴的路徑圖
十分鐘平均風速
颱風JMA120 km/h
(65 kt
輕度颱風CWB110 km/h
(30 m/s
強颱風 KMA135 km/h
(37 m/s
颱風 HKO120 km/h
強烈熱帶風暴 PAGASA110 km/h
颱風 TMD120 km/h
(65 kt
二分鐘平均風速
颱風 CMA120 km/h
(33 m/s
一分鐘平均風速
颱風 JTWC120 km/h
(65 kt
概況
形成日期2019年9月17日
轉化日期2019年9月23日
最低氣壓970 hPa
瞬間最大陣風175 km/h
影響
死傷人數56傷
影響地區中國大陸上海)、日本韓國
2019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發展過程

此前減弱的熱帶擾動95W移入呂宋東方重新發展,9月17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中午1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級提升為「中」[註 1]

9月18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布烈風警報。下午12時45分,香港天文台將其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並對其發布路徑預測。下午2時,台灣中央氣象局將其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給予編號23,並對其發布路徑預測。下午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下午5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級提升為「高」[註 2]

9月19日上午1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給予熱帶氣旋編號18W[註 3]。下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國際編號1917,並命名「塔巴」[註 4]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台灣中央氣象局也在不久後跟隨升格。下午8時,香港天文台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下午1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將其升格。在翌日下午4時02分,香港天文台將其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各國亦在下午進行升格。

9月21日上午7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為颱風。上午10時,香港天文台將其升為颱風

9月22日上午8時,香港天文台將其降為強烈熱帶風暴

9月23日凌晨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布最後警告。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表示塔巴轉化為溫帶氣旋

事後調整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2020年9月發表的最佳路徑中,將其巔峰上調至65節(約120公里/每小時),即是將其補升至颱風強度。

影響

中國大陸

當地發佈之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颱風藍色預警信號

在9月21日上午6時發佈颱風藍色預警信號。

上海

當地發佈之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颱風藍色預警信號

日本

福岡縣佐賀縣長崎縣熊本縣多測站都出現破紀錄陣風,長崎對馬市22日觀測到3小時141毫米雨量,是9月新高紀錄,日本氣象廳稱其是50年一遇大雨。 塔巴在日至少造成30人受到輕傷,九州山陰山陽地區有6萬6310戶停電 [4]

韓國

截至23日上午,塔巴颱風已在韓國造成26人受傷,其中1人傷勢嚴重,另外還有323處設施受損的災情,近3萬戶停電 [5]

熱帶氣旋警告使用記錄

中國大陸

国家气象中心 颱風預警信號
上一熱帶氣旋 颱風藍色預警信號
    2019-09-21 06:00-2019-09-23 06:00
下一熱帶氣旋
超強颱風玲玲
熱帶風暴劍魚
颱風米娜

參見

註釋

  1. 當有3種以上全球預報模式表示一低壓區將於未來48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將該系統之熱帶氣旋形成機會評級為「中」。一般而言,即使發展機會增大,系統過了24小時之後發展成熱帶氣旋的機會才較高;但如果環境良好,系統亦可以在24小時內形成熱帶氣旋。[3]
  2. 當有3種以上全球預報模式表示一低壓區將於未來24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將該系統之熱帶氣旋形成機會評級為「高」,並同步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此時該系統於24小時之內形成熱帶氣旋的機會極高,若氣象因素特別有利,該系統更可於6小時內增強為熱帶低氣壓[3]
  3.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是一個聯合美國海軍美国空軍的專責小組,並會為西北太平洋或其他洋域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並編號。其編號有正式編號與通用編號兩種:前者由2個英文字母及6位數組成,前兩位為洋域代碼(WP代表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東海),中間兩位代表熱帶氣旋當年在洋域內之形成次序,後四位為當年公元紀年(2019);後者則由兩位數及一個英文字母組成,前兩位數指熱帶氣旋於當年在英文字母所表示的區域內形成次序,英文字母為洋域代碼(W同前述之WP範圍),此編號系統每年重新開始,故無專屬性。換言之,「WP182019」及「18W」皆指塔巴是2019年第18個於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東海)區域內形成的熱帶氣旋,惟注意「18W」指稱塔巴僅限於2019年。
  4. 日本氣象廳世界氣象組織指定的西北太平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負責該區域內(包括南海、東海)的熱帶氣旋正式編號與命名工作:每當該機構把一個熱帶低氣壓升為熱帶風暴時,該機構亦會依照在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上通過的名稱表作出命名,同時給予4位數字的國際編號。前兩位為當年公元紀年(2019),後兩位代表塔巴是當年被該機構第17個升為熱帶風暴熱帶氣旋

參考資料

  1. 香港天文台. . [2019-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7).
  2.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 [2019-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4).
  3. Digital Typhoon. . 2011-03-17 [2017-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2).(日語)
  4. . 自由時報. [2019-09-23].
  5. . 自由時報. [2019-09-23].

外部連結

太平洋颱風季
主題頁 - 專題 - 編輯指南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颱風塔巴 (2019年)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