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納坦 (2016年)

颱風洛坦英語:,國際編號:1626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302016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Nina,)為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6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此名稱由寮國提供,是一種的名字。[1][2]洛坦是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最後一個命名風暴,於12月下旬形成後急劇增強直趨菲律賓,並以較原先預期更高的強度,在圣诞节當日橫掃菲律賓中部,成為史上最晚達到相當於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之「五級颱風」強度的西北太平洋風暴。洛坦在菲律賓肆虐後移入南海中部,但強烈冬季季候風南下,結果不敵季候風而轉向西南並快速減弱。由於洛坦在菲律賓造成嚴重損失,所以已在第49次颱風委員會會議中被永久除名,新名稱由「軒嵐諾」取代之。

颱風洛坦
(英文)
正處於最高強度的颱風洛坦
路徑圖
颱風洛坦的路徑圖
十分鐘平均風速
颱風JMA195 km/h
(105 kt
強烈颱風CWB200 km/h
(55 m/s
超強颱風 KMA190 km/h
(53 m/s
超強颱風 HKO210 km/h
超強颱風 SMG185 km/h
颱風 PAGASA185 km/h
颱風 NCHMF176 km/h
颱風 TMD185 km/h
(100 kt
二分鐘平均風速
超强台风 CMA225 km/h
(62 m/s
一分鐘平均風速
超級颱風 JTWC260 km/h
(140 kt
概況
形成日期2016年12月21日
消散日期2016年12月28日
最低氣壓915 hPa
瞬間最大陣風260 km/h
影響
死傷人數6死26傷
影響地區菲律賓中國大陸香港
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發展過程

冬季再有風暴生成

洛坦於12月21日剛增強為熱帶低氣壓時,低層環流中心東南象限仍局部外露。

踏入2016年冬季,一股東北季候風補充令熱帶輻合帶明顯減弱[3],然而一個低壓區於12月20日在菲律賓東方海域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熱帶擾動編號92W。受到偏強的垂直風切變抑制[注 1],該系統組織鬆散,低層環流中心外露,對流向北切離,但炎熱海水有利該系統組織,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下午2時把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評為「低」[5][注 2],而日本氣象廳率先在晚上9時把該系統升格為熱帶低氣壓臺灣中央氣象局至21日上午8時亦作出此頂升格[7],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21日上午9時30分把評級提升為「中」[注 3],至上午11時再提升至「高」,並同步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8][注 4]。因應系統對流變得活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下午5時把該系統升為熱帶低氣壓,並給予熱帶氣旋編號30W [9][注 5],日本氣象廳亦於22日凌晨3時把該系統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國際編號1626,並命名為洛坦[10][注 6],中國国家气象中心、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分別於凌晨2時、清晨5時把洛坦升格為熱帶風暴[11],不過洛坦於清晨6時45分進入香港天文台責任範圍時,香港天文台只把其評為熱帶低氣壓[12],3小時後升格為熱帶風暴[13]。電腦數值預報模式運算結果顯示,洛坦會逐漸增強至颱風下限,大致移向菲律賓一帶[14]

環境漸佳急劇增強

副熱帶高壓脊南面的東風氣流引領洛坦向西北移動;洛坦同時受惠於明顯緩和的垂直風切變,並有熱帶對流層上部槽[注 8]繞副極地低壓的等壓線移動,當副極地低氣壓出現冷心斜壓[注 9]槽時,即為「西風槽」。槽中有強正渦平流,槽前有輻散[注 10]運動常伴隨低空溫帶氣旋的發展,槽後輻合[注 12]、地形摩擦力以及離心力之共同作用下,以逆時針通過等壓線,呈螺旋式向低壓中心推進,形成風。若低壓中心有閉合等壓線(例如熱帶氣旋),則因角動量守恆,離心力加大,而進一步平衡氣壓梯度力,於是產生旋風。同時空氣被迫抬升,空氣上升後地面氣壓便會進一步下降,此即「氣旋式輻合」。而「切變式輻合」則是兩種不同風向的氣流輻合,而使空氣因壓迫抬升,這種切變式的輻合通常出現於鋒面或低壓槽[注 14]中有時會出現一些低壓波動,在天氣圖或氣流圖中以倒V字低壓槽表示,乃「東風波」。其由東向西傳播,槽前有輻散現象,槽後則有輻合;因此東風波左方受下沉氣流影響天氣晴朗,右方則因輻合上升而出現對流性的不穩定天氣。有大約一成的熱帶氣旋就是在東風波之擾動中生成。[18]</ref>、熱帶對流層上部槽(英語:)所帶來的高空輻散會有利熱帶氣旋發展等等。[19]</ref>,和前者輻合的分別只是氣旋式的風向變化比較不明顯。[16][17]</ref>則伴隨地面反氣旋之增強。西風槽東移時亦使副熱帶高壓東退,西風帶中的長波槽(东亚大槽位於東經120至150度)將推動熱帶氣旋轉往東北方向行進。[20][21]</ref>振幅延大而伸展到熱帶而成,亦可為高層反氣旋南側之高空東風倒槽。其將帶來強烈垂直风切变而影響熱帶氣旋或熱帶擾動的發展,但亦有情況是因帶來良好的高空輻散而助長熱帶氣旋加強。在環境許可下,其會發展成擁有完整環流的高空冷心低壓,並有可能發展至地面而誘生出低層之擾動發展。[22]</ref>強化高空輻散 [注 15],再加上接近攝氐29度的海面溫度,使洛坦在晚上組成中心密集雲團[注 16],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更指出一個細小的「針眼」在洛坦中心處形成 [24],中國國家氣象中心、香港天文台和日本氣象廳分別於晚上8時、10時45分和23日凌晨3時洛坦升為強烈熱帶風暴[25]。洛坦繼續受惠於良好環境,迅速而顯著加強[26],日本氣象廳、中國國家氣象中心、香港天文台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接連於下午3時、晚上8時、9時45分和11時把洛坦升為颱風[27][28][29],而中央氣象局於於晚上8時把洛坦升為中度颱風[30]。電腦數值預報模式對洛坦橫過呂宋後的路徑分歧甚大,西至轉向襲泰國,東至直撲海南。中國國家氣象中心於24日凌晨5時將洛坦由颱風直接升格成為超強颱風,跳過強颱風級別,隨即香港天文台在7時45分把洛坦升為強颱風[31],再於12時45分升為超強颱風[32],而中央氣象局則於較早前的上午8時把洛坦升為強烈颱風[33]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於下午5時把洛坦升為超級颱風[34]。中午洛坦的風眼曾一度變回一個較為模楜「雲塞風眼」,但晚上重新貫通[35][36]。洛坦於當日下午至25日達到強度巔峰,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25日上午11時的警報評價洛坦於德沃夏克分析法「T指數」達到7,十分鐘最大持續風速評為每小時195公里,一分鐘最大持續風速更達每小時260公里,相當於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的五級颱風,成為史上最晚達到五級颱風強度的熱帶氣旋。數值預報模式對洛坦往後的路徑也漸趨一致,以轉向西南為主流。

移入南海減弱消散

洛坦橫過菲律賓後遭受地形破壞,其雲帶與東北季候風相關的雲帶相連。

副熱帶高壓脊繼續引導洛坦以時速15公里逼近菲律賓,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表示洛坦於25日下午6時30分在菲律賓卡坦端內斯島登陸,登陸後洛坦的結構遭受地形破壞,加上垂直風切變有所增強,洛坦的對流被切離到西南,風眼亦再次變回「雲塞風眼」,香港天文台、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分別於26日凌晨1時45分、凌晨2時把洛坦降回強颱風[37],中央氣象局亦於凌晨2時把洛坦降為中度颱風,而不設強颱風分級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凌晨5時把洛坦降為颱風[38]。洛坦在早上移入南中國海,恢復水氣供應,深層對流重新捲入中心[39],可是香港天文台、中國國家氣象中心仍然於中午12時45分、下午2時把洛坦降為颱風[40]。洛坦捲入東北季候風的乾空氣,使其無法修復其環流,洛坦更被東北季候風推向西南,日本氣象廳、香港天文台和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分別在上午9時、9時45分及下午1時把洛坦降為強烈熱帶風暴[41][42],中央氣象局於下午2時把洛坦降為輕度颱風。下午洛坦的中心密集雲團瓦解,低層環流中心更有跡象開始暴露,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日本氣象廳、香港天文台和中國國家氣象中心於上午11時、下午5時、6時15分和8時把洛坦降為熱帶風暴[43]。凌晨垂直風切變大幅增強,堵塞洛坦的極地方向流出,中央氣象局於28日凌晨2時把洛坦降為熱帶性低氣壓,中國國家氣象中心、日本氣象廳、香港天文台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分別於凌晨2時、3時、3時20分及5時作出此項降格[44][45],當時洛坦已失去所有對流,低層環流中心完全外露。中國國家氣象中心於上午8時對其停止編號;香港天文台於上午9時45分把洛坦降為低壓區[46];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凌晨5時對其發佈最後警報[47]。此後洛坦的殘餘低氣壓繼續受到東北季候風的乾冷空氣和強烈的垂直風切變摧殘,香港天文台在28日下午2時的等壓線天氣圖顯示洛坦的殘餘減弱消散,日本氣象廳亦於晚上8時表示洛坦減弱消散[48][49]

事後調整

香港天文台在2017年1月6日公佈「2016年12月熱帶氣旋概述」,把洛坦的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由每小時205公里稍微上調至每小時210公里[50]

影響

菲律賓

菲律賓各地發出最高風暴信號分布圖
當地發出之最高風暴信號:四號風暴信號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在23日下午5時發出一號風暴信號, 一日後(24日下午5時)發出二號風暴信號, 再隔6小時後(當日下午11時)發出三號風暴信號。因應洛坦逐步逼近,當局更在25日上午11時(12小時後)發出四號風暴信號。菲律賓當局24日已下令地方政府協助受影響地區的居民安全撤離。洛坦於當地時間25日下午6時半登陸於卡坦端內斯島,是同年較早前的颱風海馬之後,侵襲菲律賓最強的颱風,上萬人撤離避難[51],當晚在比科爾區周圍的最大風速達到每小時185公里,陣風達到每小時255公里[52];隨後撤離人數增加至38萬人,在菲律賓北部的呂宋島登陸後,風雨強大,街上路樹和耶誕燈飾被吹得搖搖欲墜,五個省的電力和通訊中斷,最少6死、8人失蹤;有艘貨輪在馬尼拉外海翻覆,1死、18人失蹤;共造成最少7人死亡、26人失蹤。[53][54] 因應洛坦遠離,菲律賓當局在26日凌晨5時,下午5時,晚上11時和27日凌晨5時逐步取消風暴信號。

中國大陸

當地發佈之最高颱風預警信號: 颱風藍色預警信號

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在26日早上6時對洛坦發出颱風藍色預警信號[55] ,當時洛坦集結在黃岩島之東南偏東約500公里。由於洛坦不敵東北季候風而轉向西南移動和快速減弱為熱帶低壓,颱風藍色預警信號維持兩日後,國家氣象中心在28日早上6時解除所有颱風預警信號[56],當時洛坦移至黃岩島之西南偏西約440公里。

香港

受寒潮影響,27日下午發出該年入冬以來首個寒冷天氣警告,加上熱帶氣旋洛坦的共同影響,高地出現烈風。

熱帶氣旋警告使用紀錄

菲律賓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風暴信號
上一熱帶氣旋 一號風暴信號
    2016-12-23 17:00-2016-12-27 05:00
下一熱帶氣旋
強烈熱帶風暴蝎虎 熱帶低氣壓奧林
強烈熱帶風暴蝎虎 二號風暴信號
    2016-12-24 17:00-2016-12-26 23:00
颱風納沙
颱風海馬 三號風暴信號
    2016-12-24 23:00-2016-12-26 17:00
颱風山竹
颱風海馬 四號風暴信號
    2016-12-25 11:00-2016-12-26 05:00
颱風山竹

中國大陸

中國國家氣象中心 颱風預警信號
上一熱帶氣旋 颱風藍色預警信號
    2016-12-26 06:00-2016-12-28 06:00
下一熱帶氣旋
強烈熱帶風暴蝎虎 強熱帶風暴苗柏

註釋

  1. [4]由於強烈的垂直風切變會干擾對流,使熱帶氣旋的結構受破壞、甚至系統高低層分離,熱帶氣旋必須在垂直風切變較弱的環境才可順利發展。
  2. 當有2種以上全球預報模式表示某低壓區將於未來48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將該系統之熱帶氣旋形成機會評級為「低」。除非環境異常優良,否則該系統在24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甚微。[6]
  3. 當有3種以上全球預報模式表示一低壓區將於未來48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將該系統之熱帶氣旋形成機會評級為「中」。一般而言,即使發展機會增大,系統過了24小時之後發展成熱帶氣旋的機會才較高;但如果環境良好,系統亦可以在24小時內形成熱帶氣旋。[6]
  4. 當有3種以上全球預報模式表示一低壓區將於未來24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將該系統之熱帶氣旋形成機會評級為「高」,並同步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此時該系統於24小時之內形成熱帶氣旋的機會極高,若氣象因素特別有利,該系統更可於6小時內增強為熱帶低氣壓[6]
  5.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會為所有於其責任範圍內被該部門評定為熱帶氣旋的系統作出編號,由兩位數及一個英文字母組成。英文字母表示該熱帶氣旋形成的區域,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東海)以W表示;而兩位數字則指熱帶氣旋於當年在英文字母所表示的區域內形成次序,換言之「30W」即指洛坦是年內第30個於西北太平洋區域內形成的熱帶氣旋。此編號系統每年重新開始。
  6. 作為世界氣象組織指定的西北太平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日本氣象廳負責西北太平洋區域內(包括南海、東海)的熱帶氣旋正式編號與命名工作:每當該機構把一個熱帶低氣壓升為熱帶風暴時,該機構亦會依照在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上通過的名稱表作出命名,同時給予4位數字的國際編號。前兩位為當年公元紀年最後兩位數(2016),後兩位代表洛坦是當年被日本氣象廳26個升為熱帶風暴熱帶氣旋
  7. 高空西風帶<ref>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 . [2015年5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8月22日).(繁體中文)
  8. 「熱帶對流層上部槽」是一條位於熱帶高空(約200百帕面)的槽線,其可經由中緯度西風槽[注 7]
  9. 「斜壓」是指等壓面與等溫面(等密度面)出現交角的現象,而且兩者隨高度而傾斜。例如於中緯度,由於受太陽照射差異使南北溫差大,西風帶的氣壓槽一般即隨高度向西傾斜,而溫度槽脊則向東傾斜,造成等壓面和等溫面不平行的情況。[15]
  10. 「輻散」是指空氣由一個中心向四周散開,通常只有氣旋式輻散,形成原因和輻合的機制相若,只是一般是在高壓系統發生。高空也能有高壓,所以高空也能有輻散,高空輻散足夠又有水氣時就可能降雨,形成原因和輻合相若。[16][17]
  11. 「氣壓梯度」是指在一水平距離中的气压變化程度。在地面天氣圖上,等壓線間的疏密正好反映著氣壓梯度的大小:當等壓線疏時,表示該區氣壓梯小,等壓線密集,則氣壓梯大。氣壓梯度力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力」,這其實是由於水平氣壓差而產生的空氣加速度(即單位質量所受的力),推動空氣從高壓流向低壓而產生。風力和氣壓梯度的大小成正比:氣壓梯度越大,空氣從高壓流向低壓的速度(即風速)亦愈大。而氣壓梯度力作用的方向,往往與等壓線呈垂直。不過在實際大氣中的空氣運動還有地轉偏向力、地形摩擦力及離心力等作用,因此情況往往複雜得多。而基於氣壓梯度力,亦可簡單解釋至熱帶氣旋中心的極強風速,即由於其氣壓梯度於近中心處甚大所致。<ref>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 . [2015年5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8月23日).(繁體中文)
  12. 「輻合」是指空氣匯聚的現象,其中又可分為「氣旋式輻合」和「切變式輻合」兩種:在地面,空氣在地轉偏向力氣壓梯度力[注 11]
  13. 東風帶<ref group='注'>「赤道東風帶」位於3000米以上高空,空氣由副熱帶高壓流向赤道附近之低壓,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之下形成偏東風。此乃地球三股行星風系之一,有導引熱帶氣旋向西移動的作用,一般該熱帶氣旋採以每小時20公里左右行進。<ref>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 . 2015-08-18 [2015-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22).(繁體中文)
  14. 「低壓槽」指狹長狀的低壓,或從低壓中心向高壓處伸展而等壓線呈V字形的地方。槽後方氣流下沉,槽前方氣流上升而有輻合運動,有利對流及雨帶的發展。槽線活動的觀測在熱帶氣旋預測上有廣範的應用,例如西風帶中的長波槽(东亚大槽位於東經120-150度)將推動熱帶氣旋轉往東北方向行進,而東風波[注 13]
  15. 「輻散」是指空氣由一個中心向四周散開,通常只有氣旋式輻散,形成原因和輻合的機制相若,只是一般是在高壓系統發生。高空也能有高壓,所以高空也能有輻散,高空輻散足夠又有水氣時就可能降雨,形成原因和輻合相若。[16][17]
  16. 「中心密集雲團」是達強烈熱帶風暴級別之熱帶氣旋所擁有的一種特徵,在衛星雲圖上所見為一渾圓,集中及具有組織的密集雲區在中心附近旋轉,通常為積雨雲或塔狀積雲,會引致中心附近有雷暴發生。中心密集雲層區之下應有相當明顯而成熟的螺旋雲帶,同時伸展到雲帶之外;當熱帶氣旋進一步增強至颱風程度時,風眼也會開始在此處的中心區域形成。[23]

參考資料

  1. 香港天文台. . [2016年12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8月17日). (繁體中文)
  2.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 [2016年12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5月31日). (繁體中文)
  3. .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 [2016年11月10日].(繁體中文)
  4.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 . [2015年8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8月23日).(繁體中文)
  5.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 2016年12月20日 [2016年12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2月21日).(英文)
  6. Digital Typhoon. . 2011年3月17日 [2017年2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5月12日).(日語)
  7. . 聯合新聞網. [2016年12月21日].(繁體中文)
  8.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 2016年12月21日 [2016年12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2月24日).(英文)
  9.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 2016年12月21日 [2016年12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2月21日).(英文)
  10. WIS Portal – GISC Tokyo(日本氣象廳). . 2016年12月22日 [2017年4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7月17日).(英文)
  11.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 2016年12月22日 [2016年12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2月22日).(英文)
  12. 香港天文台. . 2016年12月22日 [2017年2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11日).(繁體中文)
  13. 香港天文台. . 2016年12月22日 [2017年2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11日).(繁體中文)
  14. 中國天氣網. . 2016年12月22日.
  15.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 . [2015年5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5月18日).(繁體中文)
  16. 香港天文台. . [2015年5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7月5日).(繁體中文)
  17.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 . [2015年5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8月22日).(繁體中文)
  18.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 . [2015-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22).(繁體中文)
  19.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 . [2015-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21).(繁體中文)
  20.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 . [2015年5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8月22日).(繁體中文)
  21. 香港地下天文台. . [2015年5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5月18日).(繁體中文)
  22.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 . [2015年8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9月9日).(繁體中文)
  23.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 . [2015年4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月14日).(繁體中文)
  24.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 2016年12月22日 [2016年12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2月23日).(英文)
  25. 香港天文台. . 2016年12月22日 [2017年2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11日).(繁體中文)
  26.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 2016年12月23日.(英文)
  27. WIS Portal – GISC Tokyo(日本氣象廳). . 2016年12月22日 [2017年4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7月17日).(英文)
  28.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 2016年12月23日 [2016年12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2月23日).(英文)
  29. 香港天文台. . 2016年12月23日 [2017年2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11日).(繁體中文)
  30. 自由時報電子報. . [2016-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3).(繁體中文)
  31. 香港天文台. . 2016年12月24日 [2017年2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11日).(繁體中文)
  32. 香港天文台. . 2016年12月24日 [2017年2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11日).(繁體中文)
  33. 東森新聞雲. . [2016-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4).(繁體中文)
  34.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 2016年12月24日 [2016年12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2月25日).(英文)
  35.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 2016年12月24日 [2016年12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2月25日).(英文)
  36.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 2016年12月24日 [2016年12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2月25日).(英文)
  37. 香港天文台. . 2016年12月26日 [2017年2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11日).(繁體中文)
  38.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 2016年12月26日 [2016年12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2月27日).(英文)
  39.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 2016年12月26日 [2016年12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2月27日).(英文)
  40. 香港天文台. . 2016年12月26日 [2017年2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11日).(繁體中文)
  41. WIS Portal – GISC Tokyo(日本氣象廳). . 2016年12月22日 [2016年12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2月27日).(英文)
  42. 香港天文台. . 2016年12月27日 [2017年2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11日).(繁體中文)
  43. 香港天文台. . 2016年12月27日 [2017年2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11日).(繁體中文)
  44. WIS Portal – GISC Tokyo(日本氣象廳). . 2016年12月28日 [2016年12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2月27日).(英文)
  45. 香港天文台. . 2016年12月28日 [2017年2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11日).(繁體中文)
  46. 香港天文台. . 2016年12月28日 [2017年2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11日).(繁體中文)
  47.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 2016年12月26日 [2016年12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2月30日).(英文)
  48. WIS Portal – GISC Tokyo(日本氣象廳). . 2016年12月28日 [2017-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31).(英文)
  49. WIS Portal – GISC Tokyo(日本氣象廳). . 2016年12月28日 [2017-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30).(英文)
  50. 香港天文台. . 2017年1月6日 [2017年1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月6日).
  51. . 蘋果日報. [2016年12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2月26日).(繁體中文)
  52. . NOWnews. [2016年12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2月27日).(繁體中文)
  53. . 華視新聞. [2016年12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2月27日).(繁體中文)
  54. . 臺灣新浪網. [2016年12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7).(繁體中文)
  55. . 军事中国. [2016年12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3月5日).(简体中文)
  56. . 新浪网. [2016年12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简体中文)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颱風納坦 (2016年)
太平洋颱風季
主題頁 - 專題 - 編輯指南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