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麥克

颱風麥克英語:Typhoon Mike,國際編號:9025,聯合颱風警報中心:27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Ruping)是1990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個热带气旋,风暴在11月6日形成,在11月18日消散,维持了12天。麥克是一股非常強大的五級颱風。麥克對菲律賓越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造成了巨大損失。共有748人傷亡。

颱風麥克
(英文)
颱風麥克 (11月11日)
路徑圖
颱風麥克的路徑圖
十分鐘平均風速
颱風JMA185 km/h
(100 kt
一分鐘平均風速
超級颱風 JTWC280 km/h
(150 kt
概況
形成日期1990年11月6日
消散日期1990年11月18日
最低氣壓915 hPa
影響
死傷人數748人死亡 [1]
影響地區 菲律賓
 中国
 越南
加罗林群岛
1990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風暴歷史

颱風麥克 (11月12日)

11月6日的“重要熱帶天氣通報”首次指出了加罗林群岛上持續對流的區域。隨著它向西行駛,其流出迅速改善,呈條帶狀和更圓的雲狀。該組織繼續進行下去,並於7日昇級為熱帶低壓27W。八月初,低氣壓加劇了雅浦島附近的熱帶風暴麥克。

麥克繼續向西移動並加速運動,並在該季節的18日11月9日初成為颱風。這時,使風暴繼續向西運動的亞熱帶山脊的薄弱帶動了麥克向北。這沒有發生,而麥克保持了其持續的向西運動。 11月10日,颱風迅速增強,當天晚些時候達到165英里/小時的高峰。在48小時內,颱風加深了99毫巴,最小中心壓力為915 毫巴。

麥克接近菲律賓時,一天保持165英里每小時的強風強度。對於群島而言,幸運的是,眼牆更換週期和其西部的土地相互作用共同削弱了超級颱風。儘管如此,邁克仍在11月12日以140英里/小時的颱風襲擊菲律賓東部。在越過島嶼時,颱風進一步減弱至85英里/小時的颱風,但在南中國海,情況有利於略有增強。

麥克在11月14日達到了時速95英里的次高峰,但與越南的土地相互作用再次將其減弱為最小的颱風。亞熱帶山脊的預報斷裂最終於15日發生,引起西北運動。垂直切變增加,使邁克減弱到16日的熱帶風暴。次日凌晨,風暴越過海南島西部,並在當晚退化為熱帶低壓。短暫經過北部湾後,邁克襲擊了中國南部,並於11月18日消散。

影響

在穿越西部的加罗林群島時,麥克被證明具有相當的破壞力。這些島嶼遭受了廣泛的破壞,但沒有死亡,只有一人受傷。

菲律賓的情況不太好。颱風的大雨產生了泥石流,再加上嚴重的風災,造成了超過1400萬美元的損失(1990年為美元,2005年為2080萬美元)。據報導,有748多人被殺,這使麥克成為自1984年颱風艾克以來菲律賓最具破壞力的颱風,造成了1000多人死亡。總統科拉松·阿基諾宣佈在米沙群島發生災難。

颱風麥克對宿務市宿霧省基礎設施的破壞迫使其地方領導人重新考慮政府的優先事項。促進破壞後的有意識的重建努力,導致了宿務經濟的繁榮,被稱為CEBOOM。

備註

颱風的國際名稱“麥克(Mike)”中斷,取而代之的是“曼尼(Manny)”。PAGASA還廢除了“ Ruping”的名稱,並用“ Ritang”代替。

參考

  1. (PDF).

相關

外部鏈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