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色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
(飘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台山市吴川市
分类民俗
序号994
编号项目Ⅹ-87
登录2008年

飘色抬阁形式的一种民俗巡游表演形式,为极具岭南地区特色的民间传统艺术,广泛分布并活跃于广东各地。

表演形式

与北方的“抬阁”、“芯子”类似,以儿童饰扮故事中的人物,在色柜上造型定格,进行巡游表演。

飘色表演主要以色柜为展示舞台,以人物造型为表演形式,主要内容为故事传说。飘色艺术注重飘,通过细小的色梗支撑表演者,给人凌空飘逸、轻巧灵动的感觉。[1]

  • 色柜:为飘色巡游中人物造型的载体和展台。一个色柜就是一个展示完整故事的小舞台。
  • 色仔、色女:即色柜上的男女儿童,为通过服饰装扮和化妆的扮演者。分为“屏”和“飘”两类。屏为坐在色柜上的人物造型;飘为色梗支撑,凌空飘起的造型,需体重轻的儿童扮演,营造飘逸的效果。
  • 色梗:为“飘”的支撑。色梗既要形状符合故事情节,又要连接巧妙,质量更需结实可靠。

各地形式

飘色巡演广泛分布并活跃于广东各地。[1][2]

  • 中山飘色,最具代表性的是南朗崖口飘色和黄埔飘色。崖口飘色据传源于耍菩萨的祭祀习俗,在每年农历五月初六龙王诞时举行,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
  • 珠海飘色。珠海乾务飘色起源于明朝,由时任江西彭泽县令的本地人梁国栋引入,以北的“仕林祭塔”,乾西的“螃蟹过江”和乾东的“喜鹊练梅”最为著名。
  • 台山飘色,台山浮石飘色源于“陕西高抬”,由浮石村举人赴京赶考时引入。其发展与当地的北帝诞活动有关,逢三月三和九月九时与北帝巡游一起表演。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
  • 吴川飘色,在每年农历正月十六、十七日闹元宵时表演。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
  • 番禺飘色,发展较好的有员岗跷色,沙湾飘色和化龙潭山飘色。其中的沙湾飘色由沙湾北帝诞迎神赛会发展而来。因粤剧名伶参与天平天国失败,粤剧被禁后,粤剧艺人与飘色活动结合而发展壮大。
  • 信宜飘色,信宜德隆飘色独有十八人大型飘色。逢元宵佳节或重大喜庆活动时举行。
  • 云浮连滩飘色,与当地张公庙会相关。为纪念抗击倭寇的张元勋,于他的诞辰农历二十举行表演。
  • 香港飘色巡游,香港长洲岛的特色节日長洲太平清醮于农历四月初八前后举行。飘色巡游为节庆的高潮。

番禺水色

以木筏为载体,戏剧和民间传说为内容的水上表演活动。由祭祀天后活动的表演发展而来。

来源

  1.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编). . 2016-12. ISBN 978-7-306-05781-5.
  2. 梁定宽 (编). . 2016-04. ISBN 978-7-306-05660-3.
  3.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4.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5.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