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 (爬蟲類)

飛龍屬名:)是翼龍目翼手龍亞目梳頜翼龍超科的一屬,發現於中國遼寧省北票市義縣組,年代為晚白堊紀巴列姆階阿普第階

飛龍屬
化石时期:白堊紀早期,124.6 Ma
PreЄ
飛龍的想像圖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目: 翼龙目 Pterosauria
演化支 长爪翼龙类 Macronychoptera
演化支 新翼龙类 Novialoidea
演化支 短四跖骨类 Breviquartossa
演化支 翼手龙形类 Pterodactylomorpha
演化支 单窗孔类 Monofenestrata
演化支 翼手龙型类 Pterodactyliformes
演化支 天龙类 Caelidracones
亚目: 翼手龙亚目 Pterodactyloidea
超科: 梳颌翼龙超科 Ctenchasmatoidea
科: 梳颌翼龙科 Ctenchasmatidae
亚科: 颌翼龙亚科 Gnathosaurinae
属: 飞龙属 Feilongus
Wang et al., 2005
模式种
楊氏飛龍
Feilongus youngi

Wang et al., 2005

2005年,汪筱林等人將化石進行敘述、命名,模式種楊氏飛龍F. youngi)。種名是以中國古生物學家楊鍾健為名。飛龍的正模標本(編號:IVPP V-12539)包含一個頭顱骨下頜。飛龍的特徵是頭顱上有兩個骨質飾,一個長而低矮的冠飾位於狀嘴上,而另一個位在頭顱後方,而飛龍的上頜長度比下頜長10%,使牠們明顯地咬合不良。而頭後的冠飾短而圓,並可能擁有非骨質延伸物,但已遺失。目前唯一標本的頭顱骨長度為39到40公分,而翼展估計約2.4公尺,使牠們成為大型的基礎翼手龍類。飛龍的頭顱骨與下頜擁有76顆長而彎曲的針狀牙齒,但只位在喙狀嘴的前端[1]

飛龍的敘述者在2005年提出親緣分支分類法分析,認為牠們與高盧翼龍(等於鵝喙翼龍)的關係最為接近,因此將牠們分類於高盧翼龍科,該科目前為梳頜翼龍超科的一科[1]。梳頜翼龍超科因為牠們眾多、微小的牙齒而著名,可能是用來在水中過濾食物,如同現代的紅鶴[2]。然而,一项2006年的研究顯示,飛龍較接近於鳥掌翼龍超科[3],這群生物較適應於滑翔[4]。2006年的研究根據這個論點,將飛龍與北方翼龍分類於鳥掌翼龍超科的北方翼龍科[5]

参考文献

  1. Wang, Xiaolin; Kellner, Alexander W.K.; Zhonghe Zhou; and de Almeida Campos, Diogenes. . Nature. October 2005, 437: 875–879. doi:10.1038/nature03982.
  2. Unwin, David M. . . New York: Pi Press. 2006: 82–84. ISBN 0-13-146308-X.
  3. Lü, Junchang; and Qiang Ji. (PDF). Journal of the Paleontological Society of Korea. 2006, 22 (1): 239–261 [2007-03-10].
  4. Unwin, David M. . . New York: Pi Press. 2006: 79–82. ISBN 0-13-146308-X.
  5. Lü, J.; Ji, S.; Yuan, C.; and Ji, Q. . Beijing: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6: 147 (中文).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