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麻雀胡牌列表

麻雀是一種源自中國的策略遊戲,在廣東香港非常普及,本表列出的是香港麻雀(即「清章」或「舊章」)的食糊準則及牌型。若要查詢純粹「新章」的食糊牌型,請看廣東麻雀糊牌列表

食糊準則

在麻雀遊戲中勝出,香港稱「食」或「牌」,而非「牌」。香港麻雀(十三張麻雀)遊戲規則,是最快集齊食糊牌型便勝出。標準的食糊牌型爲「四組一對」,即集齊四組「面子」(可以爲「順子」、「刻子」或「槓子」),加一對「」;如下例:

標準食糊牌型例子及其組成分析
順子刻子槓子刻子

從例子中可見,順子是三張順序的同門數字牌,刻子是三張相同的牌,槓子是四張相同的牌,眼爲兩張相同的牌。在組成食糊牌型或計算番數時,除了特別規定須爲槓子才有效(例如「十八羅漢」這牌型)外,一般情況下槓子可視爲刻子的一種。

有個別特殊牌型爲例外,例如「十三幺」。(不計自訂規則,香港麻雀的標準牌型中,只有「十三幺」是例外。)

食糊時,玩家應立即喊叫「食糊」、「食」或「糊」[1],或直接喊出食糊牌型的番數,然後把手牌全數翻開(現時亦有不叫喊只翻開全數手牌),證明他已湊成有效的食糊牌型。若既不喊叫,也不翻開手牌,則視爲放棄該次食糊,並繼續行牌。

香港麻雀本身可無番食糊稱為「雞糊」,以前多數打「雞四」,亦即是雞糊「零番」來做起糊,四番就封頂。亦可以選擇四番為滿糊,然後清一色「雙辣」,例牌「三辣」來計算。「雙辣」「三辣」即是按四番的價錢雙倍計算或三倍計算。因「番」這詞是「翻倍」的意思,因此食糊每多一番,價錢就翻多一倍。而雙辣三辣則控制最高注碼在四番的兩倍(正常計算的五番)四番的三倍(五番六番的中間)。

但現時一般不承認雞糊;打較大上限番數時,食糊最少要有三番稱為「三番起糊」。上限番數的食糊牌型則爲「例牌」,一般會採用八番例牌、十番例牌或十三番例牌,稱為「爆棚」(相當於日本麻雀的役滿)。下表中註明「例牌」的段落裏所列出之牌型,都可以統一計算上限番數,例如即使「大三元」和「坎坎糊」列在八番中,但假如賽前玩家統一以十番作爲「爆棚」番數,並視這兩種牌型爲上限番數例牌,那麼,該雀局裏就會視「大三元」和「坎坎糊」作十番爆棚計算。

有些玩家更會使用無截糊的準則(多在打全銃制中使用),打出一張牌多家可同時食糊,稱為「一炮多響」或「炮炮響」的玩法,即每家食糊通通有效。

賭得比較大的人會選擇打無限番,這時候例牌也按普通番種計算番數(例如大四喜複計混一色對對糊或字一色,加起來便超過十三番例牌);所以「天糊」「地糊」等奇牌,一定要事先說明例牌番數。

下表根據標準番數列出各種食糊牌型。有些牌型,玩家或會自行修訂不同規例,改變所計算的番數,則加以附註。

零番

  • 雞糊(無番糊):食糊後數不出任何番種分(花牌不計算在內)。若按現時通行的「三番起糊」玩法,只有在其他條件上已滿足了三番的要求,才可以食雞糊,例如已有兩張正花然後自摸。
例:

一番

  • 無花:沒有花牌。
  • 正花:花牌跟座位的風位(門風)吻合。
1號:春或梅等於東。
2號:夏或蘭等於南。
3號:秋或菊等於西。
4號:冬或竹等於北。
  • 門前清(門清)[2]:全副牌靠自己摸,沒有翻開過牌,沒有上、碰或槓過牌之下直接食糊,不可開暗槓[3]。(採用花牌時不計算。)
  • 平糊[4]:只有順子,沒有刻子的食糊牌型。眼可以是番子[5]
例:
  • 自摸︰食糊的牌是自己摸回來的。(如本身雞糊時自摸即滿足一番起糊的條件,俗稱「自摸雞」。)
  • 番牌:有以下番子的刻子。
    • 三元牌:紅中、發財、白板。
    例:
    • 風牌:東、南、西、北。須吻合門風(東家碰/槓出東可獲一番)或圈風(南圈碰/槓出南可獲一番)。門風與圈風重疊時計兩番(西圈西家碰/槓出西複計成兩番)。
    例:(自己在西位,一番)
    例:(該局爲南風圈,一番)
    例:(該局爲東風圈,自己在東位,兩番,俗稱雙番東[6]
  • 搶槓[7]:別人加槓了自己的牌。額外承認十三幺搶暗槓[8]
  • 槓上自摸(槓上開花):明槓/暗槓/加槓的槓上自摸,補花後不算,另計自摸[9]
  • 海底撈月:最後一隻牌自摸,另計自摸。(但槓上開花最後一隻牌自摸不計算海底撈月[10]。)
  • 花幺九(花幺/混老頭)[11]:只有幺九番子的對對糊。(另計對對糊、番牌。)
例:

兩番

  • 一台花:集齊同一系列的花牌(即「梅、蘭、菊、竹」或「春、夏、秋、冬」),不再計同系列的正花。(如東家拿到「梅、蘭、菊、竹」「春」,計算「一台花」「春」共三番。)
例:

三番

  • 花糊:集齊七隻花牌可即時倒牌,計三番自摸。詳見花糊牌規
例:
  • 對對糊(碰碰糊):只有刻子,沒有順子的食糊牌型。可另計混一色或清一色。
例:
  • 混一色:只有一門數字牌(筒/索/萬)跟番子的食糊牌型。(另計番牌。)
例: +
例: +

五番

  • 小三元[12]:以中、發、白組成兩個刻子,一對眼的食糊牌型。(原本小三元計三番,再加兩番三元牌刻子的番數,為方便計算直接寫成五番。)可另計混一色、對對糊加混一色或字一色。
例:

六番

  • 小四喜[13]:以東、南、西、北組成三個刻子,一對眼的食糊牌型。不另計門風或/及圈風,但另計混一色、對對糊加混一色或字一色,因此最少有九番。

例:

七番

  • 清一色[14]:只有一門數字牌(筒/索/萬),沒有番子的食糊牌型。
例:

八番

  • 大三元[15]:集齊中、發、白三個刻子的食糊牌型。(原本大三元計五番,再加三番三元牌刻子的番數,為方便計算直接寫成八番。)
例:
  • 槓上槓自摸[16]:連續開兩/三個槓之後自摸食糊,即使槓上摸到的牌不是加槓的牌,亦可視作槓上槓自摸[17]。每槓之間要補花就不算槓上槓。如果第一槓是明槓,出槓者包。當包自摸計(四連槓的自摸計十八羅漢例牌,第一槓是明槓,出槓者包。當包自摸計。[18])。另計番子牌,對對糊,清一色或混一色。
  • 大花糊(八仙過海)[19]:集齊八隻花可即時倒牌,計八番自摸。詳見花糊牌規
例:
  • 坎坎糊(四暗坎/四暗刻)[20]:沒有碰或槓過的對對糊,不可開暗槓[21]。糊牌時,若是單吊就可以食出銃或自摸,若是雙眼對碰就必定要靠自摸才視作坎坎糊[22]。另計番子牌、清一色或混一色,但不另計門前清,對對糊。「坎」字作麻雀術語時,讀粵拼kaan2音。

十番(例牌)

  • 字一色[23]:只有番子的食糊牌型。(另計番牌,但不另計對對糊。)
例:
  • 清幺九(幺九/清幺/清老頭)[24]:只有一、九的食糊牌型,不另計對對糊。
例:
  • 九子連環(九蓮寶燈)[25]:門清集齊同門數字牌「一、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九、九」另加任何一隻同門(筒/索/萬)牌子的食糊牌型。非純正的九子連環(即僞九子連環/變九蓮寶燈/九蓮花燈)亦可,例如門清手牌為「一、一、一、二、二、三、四、六、七、八、九、九、九」,如果糊出「五」亦可視作九子連環。(不另計清一色、門前清。)
例: +
例: +

十三番(例牌)

  • 天糊:莊家一開牌就糊牌。(可以食雞糊,補花後可以食,暗槓後不可。)[26]
  • 地糊:糊莊家打出的第一隻牌。(莊家或閒家補花後還可以食,但莊家開了暗槓後不算。)[27]
  • 大四喜[28]:以東、南、西、北組成四個刻子的食糊牌型。
例:
  • 十三幺[29]:以門清集齊十三種幺九牌番子牌,包括:一、九萬;一、九索;一、九筒;東、南、西、北;中、發、白(各一張),再加其中一張做眼。唯一可以搶暗槓的牌種[30]
例: +
  • 十八羅漢(四槓子)[31]:開了四個槓的食糊牌型。(被喻為最難食糊牌型。)
例:

其他自訂食糊牌型

以下牌型並非標準「清章」麻雀所有,但根據不同自訂規例,有部分玩家也會接受作有效牌型。若是如此,必須在開始對戰前說明。

  • 一番
    • 二同順(般高):拿到兩副相同的同門順子。若只接受標準「清章」牌型,則視作零番。
    例:
    • 二步高(般低):拿到兩副同門的順子,其中一組的數字須爲另一組的遞進1。例如一組是「四、五、六」,另一組是「五、六、七」。若只接受標準「清章」牌型,則視作零番。
    例:
  • 二番
    • 三同順(三般高):拿到三副相同的同門順子,可另計混一色或清一色,不另計平糊。若只接受標準「清章」牌型,則視作零番,或視作三個刻子計(沒有上牌翻開時)。
    例:
    • 三步高(三般低):拿到三副同門的順子,其中一組的數字須爲另一組的遞進1,第三組則再遞進1。例如一組是「四、五、六」,另一組是「五、六、七」,第三組是「六、七、八」。可另計混一色或清一色,不另計平糊。若只接受標準「清章」牌型,則視作零番。
    例:
    • 一條龍(一氣通貫):擁有同門一至九的牌,不另計平糊。若只接受標準「清章」牌型,則視作零番。
    例:
  • 三番
    • 人糊:在第一輪因有人出銃而食糊。計三番或例牌。
    • 鐘鼓齊鳴(槓爆):海底撈月兼槓上開花。計三番或例牌自摸。
    • 鏡糊糊:兩門數字牌兩種相同順子。若只接受標準「清章」牌型,則視作零番。
    例:
    • 雙龍抱(兩般高):拿到兩副般高。若只接受標準「清章」牌型,則視作零番。
    例:
    • 雙蛇抱(兩般低):拿到兩副般低。若只接受標準「清章」牌型,則視作零番。
    例:
    • 四同順(全同順/同般高):拿到四副相同的同門順子,另計混一色或清一色。若只接受標準「清章」牌型,則視作零番,或視作三個刻子跟一個順子計(沒有上牌翻開或僅翻開一組順子時),但可另計混一色或清一色。玩家在遊戲中也可考慮槓牌。
    例:
    • 四步高(步步高/段橋):拿到四副同門的順子,其中一組的數字須爲另一組的遞進1,第三組再遞進1,第四組再遞進1。例如一組是「四、五、六」,另一組是「五、六、七」,第三組是「六、七、八」,第四組是「七、八、九」。另計混一色或清一色。若只接受標準「清章」牌型,則視作零番,但可另計混一色或清一色。
    例:
    • 三喜臨門(三風刻):牌型有三個風刻,可另計對對糊、混一色,但不另計門風或/及圈風。若只接受標準「清章」牌型,則視作零番,但可另計門風或/及圈風。
    例:
    • 七對/嚦咕嚦咕:門清取得七對對子。未開槓的四張相同的牌,不能算是兩對對子。若只接受標準「清章」牌型,則不算有效食糊牌型。
    例:
    • 三槓子:槓出三副牌,可另計對對糊。若只接受標準「清章」牌型,則視作零番。
    例:
    • 雙色同刻:兩門數字牌兩組相同刻子,整幅牌沒有順子,另計對對糊。若只接受標準「清章」牌型,則視作零番,但可另計對對糊。
    例:
    • 四歸四:四隻相同的牌落到四個順子上,可另計混一色、清一色。若只接受標準「清章」牌型,則視作零番,但可另計混一色、清一色。
    例:(留意三筒)
  • 十番
    • 萬綠叢中一點紅:由紅中代替發財的綠一色,或者有五索在內的綠一色,但不能既有紅中又有五索。若只接受標準「清章」牌型,則只看作混一色(含順子、紅中或發財)、混一色對對糊(不含順子、含紅中或發財)、清一色(含順子、不含紅中或發財)或清一色對對糊(不含順子、不含紅中或發財)計算,另計番子刻子的番。
    例:
    例:
    例:
    • 百萬石(百萬雄兵):清一色狀態所有牌數加起來等於或超過一百,可另計對對糊、平糊,但不另計清一色。
    例:
    例:
  • 十三番
    • 藍一色:只有東、南、西、北、白板或八筒的食糊牌型。若只接受標準「清章」牌型,則只看作混一色對對糊(含八筒)或字一色(不含八筒)計算,另計番子刻子的番。
    例:
    • 綠一色:只有二、三、四、六、八索或發財的食糊牌型。若只接受標準「清章」牌型,則只看作混一色(含順子、發財)、混一色對對糊(不含順子、含發財)、清一色(含順子、不含發財)或清一色對對糊(不含順子、不含發財)計算,另計番子刻子的番。
    例:
    • 紅孔雀:只有一、五、七、九索或紅中的食糊牌型。若只接受標準「清章」牌型,則只看作混一色對對糊計算,另計番子刻子的番。
    例:

包牌規則

為方便說明,以下假設一局有甲、乙、丙、丁四個玩家。

傳統廣東麻雀是陪銃制,即如果甲出銃給乙,使玩家乙食糊,甲要支付本身出銃的金額,而丙和丁則須支付甲的金額的一半。全銃制就是出銃者要同時替其他玩家支付應付款額,即甲要支付自己、丙和丁的款項給乙。不過,不論是陪銃制還是全銃制,在一些指定的情況下會設有「包牌」的懲罰制度,即個別玩家(不一定是出銃者)需要為該局結果負全責,即替所有玩家支付應付款項給勝出玩家。

由於廣東和香港麻雀一般是以番數決定勝出玩家可以收取的金額,而番數越高,輸家要支付的金額是以幾何級數而非線性上升。然而,一般來說較多番數的大牌往往是有跡可尋:例如玩家已翻開(即上、碰、槓)的牌是同一款式,該玩家糊出清一色的機會較高;玩家翻開了兩組三元牌,他糊出大三元的機會也會較高,也間接令所有玩家因出銃大牌而輸錢的機會增加。

包牌制度目的

包牌可以防止有玩家在明知輸大牌風險增加的情況下仍然打出高風險的牌,確保玩家在打牌之前會考慮該牌是否適合或得值得打出。一般情況是,如果有任何玩家(例如乙)本身已有因為碰牌或上牌而有指定的牌翻開後,另一個玩家(例如甲)打出一隻牌,導致玩家甲再碰、上或者槓而翻開指定的牌,則玩家甲須對稍後玩家乙因糊出指定牌型而負全責,即玩家甲同時要替丙和丁向甲支付該局應付的金額,稱為「包輸」。

包牌分為包出銃(或稍為包輸)和包自摸。全銃制之下,所有出銃玩家都要包出銃(所以稱為「全銃」);在陪銃制下,如果有玩家(例如甲)要包乙出銃牌,即代表稍後如果乙食出指定牌型,甲要包輸。另外,不論是陪銃制或者全銃制,如果有玩家(例如甲)要包乙自摸,即代表稍後如果乙自摸並食出指定牌型,甲要同時為丙和丁支付全數款額。一般來說,由於輸自摸要支付的金額較大,故此包自摸比包出銃是較嚴重的懲罰。

全銃制下的包牌制度

全銃制之下,若出現以下情況而導致有玩家勝出,觸發以下情況的玩家須包牌:

  • 包十二張:當玩家乙已經翻開了三組共九張牌,而玩家甲打出的一張牌令玩家乙翻開第四組共十二張牌(稱為十二張落地),則玩家甲須包乙自摸(不論牌型)。
  • 包大三元:當玩家乙已經翻開兩組三元牌(即碰或槓了紅中、發財、白板),而玩家甲打出三元牌令玩家乙再碰或槓牌形成大三元格局,稍後若乙自摸任何牌(不論牌型),玩家甲須支付全部款項。在此情況下,即使稍後再有另一玩家打出任何牌令玩家乙十二張落地,仍然由玩家甲負責包自摸。
  • 包槓上自摸:玩家甲打出一張生章牌(即從未有人打出過的牌)而玩家乙開槓,若果玩家乙因而槓上自摸,則玩家甲要包乙槓上自摸。

由於全銃制本身已有包輸的特質,同時所有類型的十二張均須包自摸,所以一般來說除了要開始牌局之前商議包大三元的處理方法外,玩家一般無須記住包牌規則。

基本原則

在陪銃制之下,若出現以下情況而導致有玩家勝出,觸發以下情況的玩家須包牌:

  • 包九張/十二張:若玩家乙已經翻開三組「指定牌型」的牌(即九張落地),而玩家甲打出同款牌令玩家乙即時食出指定牌型,玩家甲要包輸;若玩家乙不是即時食出而是再上、碰或槓牌,乙便會屬於十二張落地,稍後若乙自摸指定牌型(包括槓上自摸),玩家甲包自摸。「指定牌型」包括清一色字一色全么九大四喜/小四喜。注意的是:在陪銃制下,只有「指定牌型」才有包十二張自摸,即如果最終乙自摸而不是「指定牌型」,則甲不須包自摸。另外,一般而言,玩家乙在翻開第三組牌的時候(即九張落地),要喊叫「九張」、「九張落地」、「包番子」、「包么九」等,以提醒其他玩家,不過即使玩家乙沒有喊叫,包牌仍然有效。
  • 包大三元:若玩家乙已經翻開兩組三元牌(即碰或槓了紅中、發財、白板),而玩家甲打出三元牌令玩家乙即時食出大三元,玩家甲要包輸;若玩家乙不是即時食出大三元而是碰或槓形成大三元格局,稍後若乙自摸任何牌(不論牌型),玩家甲須支付全部款項。一般而言,玩家甲在碰或槓出兩張三元牌後,需要喊叫「包紅中」、「包白板」或者「包發財」(視乎當時缺少哪一款),以提醒其他玩家,不過即使玩家乙沒有喊叫,包牌仍然有效。
  • 包生章:適用於設有指定剩餘牌棟和局的牌局(即不是「摸到尾」的牌局,例如摸剩七/八棟後和局),和局前任何玩家摸最後5棟(共10隻)牌的時候,如果打出的牌是生章(即從未有人打過的牌)而出銃要包輸;和局前任何玩家摸最後7棟(共14隻)牌的時候,如果打出的牌是生章番子而出銃要包輸。

包先不包後

陪銃制下的包牌原則有「包先不包後」的例外情況:一局當中若果有兩個或三個玩家(例如乙和丙)都是指定牌型九張落地,而玩家甲手上只有乙和丙的牌(稱為「侷打」),則視乎乙和丙哪一方較先宣布九張落地(例如乙先宜布九張落地),甲只須在出銃給較先九張落地而食出指定牌型的一方才須包出銃(在此情況下即只須包乙出銃),如果出銃給較後九張落地的一方(例如出銃給丙)則無須包輸,條件是玩家甲在乙宣布九張落地之後不能再上、碰或槓牌。換言之,如果玩家甲在乙宣布九張落地後仍然上、碰或槓牌,玩家甲要為出銃給乙及丙而包輸。包十二張亦採用同一原則。同樣,如果甲手上有乙和丙不要的牌,而甲仍然打牌出銃給丙食出指定牌型,甲仍然要包輸。

簡單來說,在「侷打」的情況下,只須對首先九張落地的玩家包輸和包十二張自摸。

舉例說,一局當中玩家乙是萬子九張落地,而另一玩家甲之後沒有再上、碰或槓牌。隨後玩家丙亦出現么九九張落地,假設甲手上只剩下萬子和么九,甲若打出萬子令乙食出萬子清一色,甲要包輸,但如果甲打出么九令丙食出全么九,甲無須包輸,即使甲當時令丙十二張落地,甲也不用包丙十二張自摸。如果甲當然有其他牌可打(例如筒子或索子非么九牌),但甲仍然打么九牌令丙食出全么九,甲仍然要包輸。

「即食即包」與「包到尾」

陪銃制下,九章落地而出銃者要包輸。但對於大三元或者大小四喜而言,當其中一個玩家(例如玩家甲)在其他玩家(例如玩家乙)已經翻出了兩組三元牌或三組四喜牌之後,仍然打出三元牌或者四喜牌,但乙沒有即時食出大三元或者大小四喜,而只是組成了大三元或大四喜格局(這情況不會出現小四喜格局,因其中一款必須在乙手上做「眼」),處理方法有以下兩種:

  • 「即食即包」:如果乙沒有即時食出大三元或者大小四喜,即使稍後任何人再打出任何牌令乙食出大三元,也無須包輸,只須包乙自摸。
  • 「包到尾」:即使乙沒有即時食出大三元或者大小四喜,但由於牌面上乙已經是大三元或者大四喜格局,故此任何人打給乙食出大三元或者大四喜,仍然由甲包輸。此外,甲須包乙自摸。

由於「即食即包」和「包到尾」都是普遍的處理方法,但對不同玩家的影響卻有很大的差別,故此玩家應該在開始牌局之前取得共識。

詐糊

定義

詐糊是指一個玩家打開手上的所有牌後,不能組成合為任何可以糊牌的組合。可能出現的情況包括大相公或小相公、牌序或組合出錯(例如將一三三萬看成了一二三萬)。

在適用於設有最低食糊番數要求的牌局,番數不足不會被視為詐糊(因不符合上述詐糊定義),但此情況下有關玩家在同一局內不能再次食糊。不過,有些情況下 (通常見於麻雀館或麻雀比賽),番數不足也會被視作詐糊。[32]

詐糊不影響其他食糊的有效性

在可以「截糊」的牌局當中,詐糊不能截糊,例如玩家甲食糊的時候,玩家乙同時翻出詐糊,則食詐糊的乙不用賠償,玩家甲的食糊仍然有效。此規定是防止有串通的玩家透過故意食詐糊來阻止個別玩家勝出。在容許「一炮三響」的牌局當中,有其他玩家食糊的時候,即使有人翻出詐糊,也不會因而受罰。

處理方法

一個玩家如食糊後發現時詐糊,需要向其餘三個玩家作出賠償,以補償其他玩家失去勝出該局的機會,而賠償金額往往與牌局最高番數有關,防止有玩家串通,以食詐糊來防止其他玩家食出大牌而造成不公。

陪銃制之下,食詐糊的玩家須向「出銃」玩家賠償最高番數的金額,並向其餘兩家賠償該金額的一半;如玩家「自摸」詐糊,則須賠償其餘三家最高番數的自摸金額。例如「一二蚊」上限八番(即出銃八番玩家要付256元、其餘玩家要付128元)來計,玩家乙食出甲出銃的牌,但後來發現乙的牌是詐糊,那麼乙要向甲賠償八番的款額即256元,同時要向丙和丁賠償128元。若玩家乙是「自摸」詐糊,則要向甲、丙和丁各支付128元。

全銃制之下,食詐糊的玩家不論是其他玩家「出銃」還是「自摸」詐糊,均須向其餘三個玩家支付最高番數的金額,例如以上述例子,乙須向丙和丁賠償256元。

連莊

如果食詐糊,該局結束,玩家重新洗牌開展下一局。但如食詐糊的玩家是莊家,也不可繼續連莊。

花糊牌規

  • 通常情況下,花糊計三番自摸,大花糊計四番至八番或例牌自摸。
  • 可選擇不糊牌,補了花後就不可以糊牌。(閒家一開牌七隻花以上除外,見下文。)
  • 根據不同自訂規例:槓上自摸花糊計四番自摸,如果是明槓的話則由出槓者包,暗槓或加槓的話家家賠。
  • 根據不同自訂規例:槓上槓自摸大花糊當例牌自摸計,如果第一槓是明槓的話則由出槓者包,第一槓是暗槓或加槓的話家家賠。
  • 根據不同自訂規例:莊家一開牌七隻花以上當天糊,如果一開牌少於七隻花的話,經過數次補花後集齊七隻花,亦可當做天糊(暗槓後不算)。
  • 根據不同自訂規例:閒家一開牌七隻花以上,要補花及等到自己第一次摸牌的機會才可以食花糊(齊14隻牌),不計地糊。自己曾經上、碰過或過了自己第一個摸牌的機會之後不可以食糊。
  • 根據不同自訂規例:玩家如已經持有七隻花,可以選擇等待第八隻花,而不食花糊。如果選擇等待而摸到第八隻花的話,計大花糊。

分數計算

傳統麻雀以四番為滿糊,隨後以半辣上,每兩番才跳一倍。(賭得比較大的人亦會辣辣上,每一番跳一倍。)

分數計算(全銃制)
番數出銃 ($)自摸
0(雞糊) 1(自摸最少一番)
1 23 (1 x 3)
2 46 (2 x 3)
3 812 (4 x 3)
4(滿糊) 1624 (8 x 3)
5 2436 (12 x 3)
6 3248 (16 x 3)
7 4872 (24 x 3)
8 6496 (32 x 3)
9 96144 (48 x 3)
10(細爆) 128192 (64 x 3)
11 192288 (96 x 3)
12 256384 (128 x 3)
13(爆棚) 384576 (192 x 3)

註釋

  1. 也有人會喊「碰」,雖然意思上不太正確,但不少人也接受。
  2. 根據不同自訂規例,採用花牌時,亦可加入門前清計番。
  3. 根據不同自訂規例,暗槓若無需翻出來(採用台灣麻雀規例)的話,門前清則可以開暗槓。
  4. 與「雞糊」不同
  5. 根據不同自訂規例,眼不可是番子,及/或不可以卡窿、偏張、單吊聽牌。
  6. 如果該局爲南風圈,自己在南位時碰南亦可稱為雙番南,如此類推。
  7. 根據不同自訂規例,搶槓當自摸,開槓者包。使用無截糊的準則時,如有兩家以上同時搶槓,當齊齊自摸,開槓者需要包輸所有糊牌玩家
  8. 根據不同自訂規例,十三幺只作普通例牌計算,不能搶暗槓。
  9. 根據不同自訂規例,槓上開花一律計兩番自摸。明槓出槓者包。
  10. 根據不同自訂規例,日本麻雀分開海底撈月(自摸時)河底撈魚(別人打出時),但兩者都是加一番,而香港麻雀只有自摸最後一隻牌才算,別人打出最後一隻牌則不算。
  11. 根據不同自訂規例,會作三至六番計。
  12. 根據不同自訂規例,會作三至六番計。
  13. 根據不同自訂規例,會作四至十番或例牌計。
  14. 根據不同自訂規例,會作六至十番計。清一色平糊計八番,清一色對對糊則計十番。
  15. 根據不同自訂規例,會作五至八番或例牌計。
  16. 根據不同自訂規例,會作二至八番或例牌自摸計。(傳統麻雀以四番為滿糊,每槓只加一番,槓上槓加兩番。)
  17. 根據不同自訂規例,如開跟第一槓的補牌不同的槓後自摸,只額外計算普通槓上自摸(一番)。
  18. 根據不同自訂規例,明槓後的槓上槓自摸一律當普通自摸計,家家賠,出槓者不用包。
  19. 根據不同自訂規例,會作四番至八番或例牌計。
  20. 根據不同自訂規例,會作五至八番或例牌計。不另計對對糊。香港麻雀坎坎糊只是四暗刻,不如台灣五暗刻難,不應計上限例牌番數。(台灣麻將中四暗刻是五番、五暗刻是八番。)
  21. 根據不同自訂規例,如果暗槓不用翻出來(採用台灣麻雀規例)的話,坎坎糊則可以開暗槓。
  22. 根據不同自訂規例,單吊可以糊出銃牌,但如果雙眼對碰之下糊出銃牌就只當作門前清對對糊計算。
  23. 根據不同自訂規例,會作清一色對對糊計,最少十一番。
  24. 根據不同自訂規例,不當做例牌(不另計對對糊)。
  25. 根據不同自訂規例,只當清一色計。(以前香港麻雀九子連環是沒有番計的。)
  26. 根據不同自訂規例,可以食花糊。
  27. 根據不同自訂規例:閒家第一隻牌便自摸,可以食地糊。(如輪到自己之前的牌已被上、碰、槓過則不算。)
  28. 根據不同自訂規例,會作十番至十三番或例牌計。(不另計門風、圈風及對對糊。)
  29. 根據不同自訂規例,俗稱「牌王」,能搶暗槓,不可以被截糊(十三幺截十三幺例外)。
  30. 根據不同自訂規例,只作普通例牌計算,不能搶暗槓亦可以被截糊。
  31. 根據不同自訂規例,會作十至十八番。或不當做例牌計。(不另計對對糊。)
  32. 根據不同自訂規例:如果在違反糊一不糊二(在同一巡內不糊第一隻別人打出的牌,而選擇糊第二隻牌)的情況下打開了牌都計作詐糊。(打出不食糊,但自摸同一隻牌後翻牌就不當詐糊。)

參見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