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斯·繆勒

弗里德里希·馬克斯·繆勒德語:1823年12月6日-1900年10月28日),生於德意志邦聯德绍,是一位德國文字學家和東方學家,專長於印度學,是西方學術領域中印度研究與宗教比較等學科的奠基者之一。繆勒對印度的興趣除了以學術著作展現之外,也以小說的形式來呈現,使得英國的广大讀者能够接触并認識印度學。而他所領導翻譯多達50冊的《東方聖典》(Sacred Books of the East)更是維多利亞時代學術的永久性紀念碑。

馬克斯·繆勒
Max Müller as a young man
出生Friedrich Max Müller
(1823-12-06)1823年12月6日
Dessau, Duchy of Anhalt, German Confederation
逝世1900年10月28日(1900歲-10歲-28)(76歲)
Oxford, Oxfordshire, England
職業Writer, scholar
國籍British
民族German
教育程度University of Leipzig
代表作The Sacred Books of the East, Chips from a German Workshop
配偶Georgina Adelaide Grenfell
兒女Wilhelm Max Müller

簽名
馬克斯·繆勒

繆勒認為,吠陀時期的文化代表著自然崇拜的一種形式。他視《梨俱吠陀》中的神明為各種自然的力量,被想像為超自然的人格性存在,但只具部份的人格性。基於此想法,繆勒演绎出他視神話為「語言之疾」的理論。意思是,神話將觀念轉型成各種存在物和故事。依繆勒之見,神明起源于用來表達抽象概念的文字,但後來轉变成各種想像出來的人格性存在。由此,印歐語中的父性神明就以幾種不同的名字出現:宙斯邱比特、和特尤斯等。對繆勒而言,這些名字都可以追溯到同一個字「Dyaus」;這字的意思依他的了解是「發光」或「光輝」,由這个字而引出了deva、deus、theos等神的統稱,以及宙斯、邱比特(引自deus-pater父神)等名字。這樣,一個隱喻就人格化和固定化了。繆勒這方面的思想與後來尼采的想法很相似。

梁啟超亦曾在1905年發表的文章《歷史上中國民族之觀察》一文中引用繆勒名言「血濃於水,語濃於血」。

參考文獻

  • Lourens van den Bosch. . E. J. Brill. 2002. ISBN 978-90-04-12505-6.
  • Jon R. Stone. . Palgrave Macmillan. 6 December 2002. ISBN 978-0-312-29309-3.
  • Nirad C. Chaudhuri. . Chatto & Windus. 1974.
  • Stephen G. Alter. .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9 March 2005: 174–207. ISBN 978-0-8018-8020-9.
  • Stefan Arvidsson.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6. ISBN 9780226028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1).

外部連結

从维基百科的姊妹计划
了解更多有关
馬克斯·繆勒”的内容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多媒体资源
维基语录上的名言
维基文库上的原始文献
维基数据上的数据项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