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人的困境

马来人的困境》,由前馬來西亞首相马哈迪·莫哈末于1970年所著的一本具爭議性的書[1]

簡介

马哈迪·莫哈末

在該書出版時,馬哈迪已被执政党馬來西亞全國巫人統一機構開除黨籍,之後马来西亚發生種族暴動「五一三事件」而動盪不安。本书用種族的角度分析马来西亚的历史與政治,并假定以下基本立场:

此“两难” 便是,是否马来人应该接受政府援助-马哈迪的立场是,他们应该这样做。

傾向於清除涉及他族的言論,例如把猶太人稱作鉤鼻子,這本書鞏固馬哈迪在馬來人心中“超人”的形象,並曾被外界將其與希特勒的著作《我的奮鬥》比較。馬哈迪在書中剖析自己所屬種族的好幾項短處,並表示寫作此書的目的本是為使馬來西亞遠離暴力、走向和諧跟統一 (雖然馬來人應牢牢控制住政治上和經濟上的權力)。

馬哈迪在1972年重新加入巫統,並於1981年成為馬來西亞首相,之後馬來西亞政府採行許多書中所建議的政策。這個困境問題在2000年到2002年間在一次地被馬哈迪本人和他的首相接班人阿卜杜拉·艾哈邁德·巴達維所提出。巴達維主張馬來人在不斷的穩健進步,他們現在應該要丟下“拐杖”,開始比賽。

目录

  • 导言
  • 什么地方出了错?
  • 遗传和环境因素对马来人的影響
  • 马来人在经济問題上的兩難
  • 种族平等的意義
  • 民族团结的基礎
  • 對於马来人和马来人困境的重新定位
  • 马来问题
  • 马来人的职业道德准则和价值体系
  • 公用政治和政党
  •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參考文獻

  1. 庄永康:《细读马哈迪这本书》。《联合早报》,2003年11月2日

相關條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