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牛
高地牛(英語:或,蘇格蘭蓋爾語:)是一種原產於蘇格蘭高地的家牛品種,以長毛和長角為特徵。有紅、黑、黃、暗褐、雜色等顏色。
高地牛是很早就有的一種牛,人們幾百年前就發現牠的蹤迹了。據科學家推測,當時冰河世紀還沒結束,歐洲野牛跨過大陸橋,來到英國的土地,隨後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它們再也無法回到歐洲大陸。在艾爾郡和伯威克夏的泥炭中,不少歐洲野牛的化石重見天日,它們的身材非常魁梧,比現在的高地牛高出6英尺。隨著狩獵的加劇和棲息地的喪失,這些野牛被迫向大不列顛島邊遠的北部和西部地區遷徙。而人類在獵殺它們的同時,也慢慢馴化它們。
考古學家還發現,有一個體型更小的分支,公元前3000年就存在於蘇格蘭了。它們的骨骼和紅色毛髮出現在泥炭下的黃油中。專家推測,這些毛髮可能是擠奶時掉進牛奶的。第二個品種被稱為凱爾特短角牛,化石顯示它們的頭骨比其歐洲野牛更窄,角也更短。一種觀點認為,這是移民帶來的牛與當地的野牛交配后產生的新品種。當時在蘇格蘭範圍內沒有其他品種,短角牛和歐洲野牛成為了高地牛的祖先,而祖先的特徵也遺傳下來。
直到羅馬人和維京人來到蘇格蘭,才有其他品種的牛出現。但即使那時,由於蘇格蘭地處偏遠的高地,不容易將新品種引進。與其他種類相比,高地牛的基因是顯性基因,因此生理特徵更為鮮明。儘管蘇格蘭的最後一頭歐洲野牛在9世紀左右徹底絕種,但雜種的高地牛卻開始繁衍光大。
現在,它們還保留著很多祖先的經典特徵。
高地牛身體强壯,即使在天氣惡劣的蘇格蘭高地和島嶼上也能生存。偏遠高地的牛身軀比較大,毛色發紅,而西部島嶼的牛身軀卻比較小,毛色發黑。今天,這兩個地方的高地牛被定為一個品種,毛色有紅、黑、淺棕、黃,以至白色。公牛可以長到800公斤(1800英镑),一般可以長到高106到120厘米( 3.5至4英呎)。母牛也可以長到500公斤(1100英镑),高96到106厘米(3至3.5英呎)。
高地牛那毛茸茸、看起來又挺可愛的額髮是很有用的,冬天可以防風防雨雪,夏天可以驅趕那些傳播病毒的飛蟲。
古代的農夫在晚上會把牛群趕進牛棚,這棚子用石頭砌成,前面是空的,既可以為牛群遮擋風雨,又可以保護牠們免受大狼傷害。
高地牛對嚴酷環境的耐受力很強,它們可以吃品質很差的口糧,不至於像其他品種一樣挨餓。它們的工作環境差,濃密的皮毛可以保護它們不受惡劣天氣的影響。從很早以來,它們就是農場的中堅:給人們供應牛奶、肉和皮毛。多個世紀以來,它們的牛角都可當作飲用水的器皿。用銅栓釘住牛皮,就像個帳篷一樣遮風避雨。這些場景在凱爾特人部落的壁畫上都出現過。此外,它們還可以用於製作拖鞋、吊門、靴子、皮包、皮帶和馬鞍等。
牛角的形狀是個重要的信號。「母牛的角應該從頭上先向前直長,然後向上長;公牛的角應該直長,然後向前長。」總之,如果角向下長,就不算好牛。
高地牛獨特的地方是,牠們身上長着兩層毛。外層的毛又粗又長,有的長達33厘米(13英寸),這層毛油脂豐富,可以隔開雨雪;內層的毛又軟又細,像羊絨一樣可以保暖。
夏天,如果天氣太熱、太乾燥,高地牛就會脱去那身厚重的外衣,等天氣轉涼,變得濕冷時,牠又會長出新毛。
很難說高地牛毛茸茸的外表有多大的商業價值,但至少讓它們免於滅絕。從維多利亞女王開始,英國皇室就開始關注它們。在溫莎,高地牛與短角公牛雜交,但它們還是被驅逐出去了,由於「蘇格蘭野牛」的名聲。這樣當女士們在公園裡就不會被這些「野獸」的黑眼睛嚇倒。
就牛肉而言,高地牛在全球都不算理想的選擇。倒是高地母牛和短角肉牛的雜交可以產生一種名為Luing的牛。該牛按照歐洲大陸沙羅菜牛的辦法養殖,正是超市需求的一種肉。純種高地牛的牛肉就很難達到高標準的認可。不過,也有牛肉鑒賞家認為,高地牛的形狀雖然欠佳,但其牛肉的脂肪層如大理石般貫穿其中,有一種美妙絕倫的味道。
比起那些密集的室內圈養,高地牛開放式的飼養就像我們所理解的「走地雞」一樣,意味著需要更長的生長周期,換句話說,肉質更有嚼勁。
雖然商業價值欠佳,它們還是被運到全球各地,無論是嚴寒的俄羅斯或加拿大,還是南美的阿根廷、秘魯,你都可以看到毛茸茸的高地牛。
羊會咬斷樹苗和植物的根,破壞植物。牛(包括高地牛)卻沒有這種破壞性。事實上,高地牛還有助於牧場的草長得更好。高地牛的雙角長而有力,嘴又大又寬,因此能够清除沒用的灌木,這些植物是大多數品種的牛都不會碰的。高地牛也可以在肥沃的低地草場養殖,在那裡它們長得更快。但它們最大的優點並不是商業方面,而在於其粗放的天性。農場主意外地發現,高地牛可以讓草場變得更好,因為它們吃掉老的木本植物,促使青草生長。而後者正是綿羊的最佳食物。經過高地牛這個家務員的料理,草木得以再生。
高地牛的雙層毛衣還有另一個很大的好處。由於不需要額外的一層脂肪去保暖,所以高地牛的肉,脂肪和膽固醇的含量都不高;但鐵和蛋白質的含量,卻比其他牛的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