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增融

高增融像,《民國之精華

高增融1863年-?[1],字仲昭,陝西省米脂縣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

生平

高增融為高兆鑫之子。其秉性誠篤,不事虛華,自幼聰穎好讀,弱冠時即以詩文聞名鄉里。以縣學廪生中式光緒十四年(1888年)戊子科鄉試,光緒十五年(1889年)成己丑科進士。同年五月,以主事用,籤分戶部[2]。同年,充任順天鄉試受卷官。歷任江南、四川兩司正主稿,則例館纂修以及緞疋庫監理。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改組部務,任田賦司司長統計處總辦。不久出官湖南銅元局總辦及造幣鄂廠會辦,改充甘肅省清理財政監理官。期間著有《隴政私議》。

武昌起義爆發,西安士民響應,陝甘邊境各軍激戰,死傷枕籍。當地同人組織紅十字分會,高增融被被公推爲會長。中華民國成立,當選眾議院議員。國會解散,高增融因丁內艱先期歸里。守喪期滿,恰逢國會重開,於是再次就任眾議院議員。[3]

参考文献

  1. 光緒己丑科會試同年齒錄
  2. 《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光绪十五年。己丑。五月。丙午朔。……○乙卯。引见新科进士。……叶祥麟、刘如煇、鲍琪豹、士魁、徐心泰、王世琪、罗凤华、周来宾、陈庚经、陈泽霖、曹允源、夏声乔、丁宝铨、贺涛、张其镃、张景旭、高树、瑞贤、丁述曾、沈瑜宝、赖绍濂、邹洪纬、陈恩寿、鲍心增、赵蔚坊、陈春瀛、袁用宾、王铁珊、王为相、魏有声、唐烜、金蓉镜、赵继泰、陈昌昙、高增融、何文澜、孟滢、张颉辅、梁于渭、李登云、钱鸿文、林国赞、万和锡、罗厚焜、刘锦荣、张允言、曾光岷、熊起渭、王敟、陈金台、杨芾、陈宝森、郭集琛、黄榜书、刘华、朱怀新、易贞、费道纯、唐宗海、于宗潼、王祖武、魏秀琦、雷光第、陈三立、毛慈望、张用宾、刘宝森、周秉道、高永孝、任廷扬、连培型、赵曾棣、钰昶、邱逢甲、张立德、武瀛、武镳、赵金寿、周朝槐、郑篯、俱著分部学习。
  3. 《民國之精華》頁百七十七:高增融。字仲昭。歲五十四。選舉地 陕西省。籍貫 陝西省米脂縣。住址 北京順治門外上斜街陝西文獻局。君秉性誠篤。不事虛華。自幼聰穎好讀。弱冠即以詩文著於鄉里。及長。乃肆力舉業。所造甚深。以縣學廪生中光緒戊子科鄉試。己丑成進士。以主事用籤分戶部。是年。充順天鄉試受卷官。歷任江南四川兩司正主稿。則例館纂修。緞疋庫監理。三十二年。改組部務。任田賦司司長統計處總辨。嗣因丁憂出爲湖南銅元局總辦。及造幣鄂廠會辦。改充甘肅省清理財政監理官。著有隴政私議一書。於甘省吏治財政各利弊指陳詳盡。武昌起義。西安響應。陝甘邊境官民各軍戰爭激烈。死傷枕籍。同人組織紅十字分會。君被公推爲會長。共和成立。被選為眾議院議員。國會解散。君因丁內艱先期旋里。怵於時變讀禮。家居喪服既除。國會重開。復就眾議院議員。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